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源于1954年的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始终秉持“专业匠心、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矿机精神,为国家露天和地下矿山装备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2004年车辆工程招收专业调整后的第一届本科生,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贯穿专业发展全程。
2017年我国启动新工科建设,明确提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塑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期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战略加速落地,对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北科大车辆工程专业依托“矿机特色立根基、创新发展拓新局”的专业底色,主动破解专业课程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致力于为汽车强国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适配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源于1954年的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其发展历程与我国矿山装备事业紧密相连。专业在长期实践中凝练出“专业匠心、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矿机精神,为国家露天和地下矿山装备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2004年车辆工程招收专业调整后的第一届本科生,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贯穿专业发展全程。
2017年我国启动新工科建设,明确提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塑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期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战略加速落地,对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北科大车辆工程专业依托“矿机特色立根基、创新发展拓新局”的专业底色,主动破解专业课程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致力于为汽车强国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适配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本成果锚定“思政引擎驱动、课程底盘筑基、科创竞赛领航、资源四轮聚势”实施路径,以“精神有根、浸润有形、践行有效”的递进式思政育人模式,将70年矿机精神与制造强国、汽车强国使命结合,通过“共享案例库+跨课联动”模式融入课程,依托OBE理念设置工程伦理量化考核,实现价值引领的引擎驱动;以“理论横拓、实践纵贯、赛教赋能”的交叉型课程筑基,重构理论、实践、专业拓展和素质拓展四大课程模块,对接汽车“新四化”,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核心能力,实现专业课程的底盘夯实;智能车和方程式竞赛嵌入核心课程项目制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科创竞赛领航专业教学;以师资、平台、校友、企业四维互促生态聚势,通过党建引领与名师传帮带提升师资能力,依托科研平台开展本研贯通培养,校友以“导师库+专项计划”提供支撑,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并引入双导师制,四方协同实现育人资源“聚势”高效配置。
1)构建“精神有根、浸润有形、践行有效”递进式思政育人新路径
针对矿机精神难以具象化、价值引领缺乏落地路径的教学问题,以70年矿机学科积淀的“专业匠心、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精神为内核,打造“历史传承-课程浸润-实践践行”的递进式思政育人逻辑。从历史维度挖掘校友攻坚事迹,形成可感知的精神素材库;在课程维度通过共享案例库+跨课联动,将产业前沿科技案例与专业知识深度绑定,让精神内涵融入课堂教学;在实践维度依托OBE理念设置工程伦理量化考核,将安全环保等责任要求转化为可评估的实践准则,让矿机精神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践行的工程师责任感,形成“精神有根、浸润有形、践行有效”的思政育人路径。
1)学生培养成效
近四年,超70%毕业生投身汽车、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毕业生谢和平现任徐州徐工矿机技术总监,主导研发了全球最大吨位矿车XDE440等突破性产品,梁晓东现任临工矿山总经理,研发了系列地下矿卡等创新产品,夏甫根现任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董事,负责氢燃料电池智慧环卫平台的落地应用。学生竞赛成果丰硕,获挑战杯、智能汽车竞赛、电动方程式大赛等省部级及以上荣誉30余项/年;学生开展低碳、智能方向毕业设计课题40人次/年,优秀毕业设计参与全国毕业设计大赛获奖10余项;参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小鹏汽车等企业开展定岗实习共计180人次,岗位涵盖生产工艺和技术研发等,定岗实习中获得五菱等企业预聘证书超50%;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深造率达68%,本科生国内读研率超60%,其中保研比例超30%,一次就业率在96%以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