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人才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亟需具备新兴技术驾驭能力、跨学科系统思维和跨界协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工程教育体系正经历从“技术导向”向“创新生态”的范式迁移。目前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处于关键转型期,工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与建设工程强国要求尚有差距,还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陈旧、特色不鲜明、产教融合不深入等问题。作为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训练教学也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
工程训练教学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符合中国国情并独具特色的校内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北京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于2001年成立,2006年获评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从机械工程学院划归高等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管理,2014年建成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2015年获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现有金工实习基地、电子实习基地、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实践平台三个实践部门,是面向全校服务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
本成果基于新工科建设视角,结合工程训练教学特点和我校钢铁行业特色,以“钢铁铸魂 虚实融通”为总体思路,通过强化工程训练“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承”功能、构建“虚实融通”新场景、“分层递进”新体系和“产教融合”新生态,为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提升“铸魂育人”新维度,明确“三个面向”工程训练未来发展新格局。
一是面向“精神塑造与文化传承”,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有力抓手,突出“钢铁精神”内核,将思政元素融入工程训练课程。二是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以“培养方案”为切入点,确保培养出的工程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是面向“社会服务”,以“科普教育”为突破点,将工程训练资源向社会开放,提升公众对工程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
发挥工程实践育人特色,“课程思政”百花齐放。“颂摇篮志,铸钢铁魂”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认知实践,以及“爱上中国造,思政情怀教育探索”金工实习实践,双双入选《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选编》(2020年)。
2.金工基地的铸造和焊接实训单元参与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2020年)。
3.获批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 建设计划项目3项:《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实践》《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实习》(2019、2022、2023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