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校初期的冶金机械专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钢铁报国、制造强国”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起,学院打破专业壁垒,强化学科基础,开始实施机械大类招生,以适应高端装备制造对跨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逐渐形成“教育-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重要回信的殷切期望,培养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机械类高素质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校初期的冶金机械专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钢铁报国、制造强国”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起,学院打破专业壁垒,强化学科基础,开始实施机械大类招生,以适应高端装备制造对跨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逐渐形成“教育-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育人生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重要回信的殷切期望,培养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机械类高素质人才。
多年来,成果始终聚焦钢铁特色传承、新兴领域突破、产学研协同的核心脉络,秉承北科大机械特色的“铸魂、砌骨、增肌”育人理念,编撰院史、建设钢铁思政课程、举办院士微党课等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将低碳理念嵌入专业拓展课、举办绿色钢铁智造名家讲坛等塑造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学生钢铁报国使命与担当,实现铸魂立心,构建“红色基因、绿色发展”的双色一体育人新模式。建设数智化课程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施校企双师毕设指导、沉浸式实习等,提升学生在数智化产业应用场景中的实战能力,实现砌骨筑脊,创建“数智强基、产教融合”的多维协同育人新路径。打造“特色专业+新工科专业+微专业”跨学科专业矩阵,开展递进式科研训练、层级式科创竞赛,实施三进式本硕博贯通培养等,淬炼学生交叉创新能力,实现增肌聚力,建立“学科交叉、科教融汇”的递阶式科创育人新机制。
铸魂立心,构建“红色基因、绿色发展”的双色一体育人新模式
面对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价值塑造引领不足的挑战,通过编撰院史、出版钢铁特色教材、建设钢铁思政课程、开设院士微党课、开展钢铁铸魂专项行动等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厚植钢铁报国情怀;通过将低碳理念嵌入专业拓展课、建立艺科融合的课程群、举办绿色钢铁智造名家讲坛、实施“钢铁脊梁”培养计划等塑造绿色发展理念,铸就钢铁强国理想。以“中国红”为底色为学生成长成才铸魂,以“生态绿”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立心,强化学生钢铁报国使命与担当,最终实现铸魂立心,构建“红色基因、绿色发展”的双色一体育人新模式。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依托企业导师与校企联培基地,学生参与SRTP项目率100%,双师指导毕业设计真题率100%,获全国毕业设计大赛奖10余项/年;学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一等奖30余项/年,机器人队和智能车队分别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近四年,学生参与企业科技攻关,授权专利5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12项,毕业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陈曦等创立的极智嘉企业入选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