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瞄准国家“信息+”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老教授的回信精神,以培养为国奉献的钢筋铁骨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发挥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人工智能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的师资优势,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于2012年4月22日(校庆日)率先揭牌成立无教学任务的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勤敏轩。依托创新实验室、创新课程、创新生态建设,推广“勤敏文化”,历经13年探索与实践,构建了问题探究-双师协同-三级递进的“勤思敏行”育人机制,重塑学生认知发展路径,解决“如何想”;打造了模块重构-赛教贯通-产教联动的“课创融合”实践范式,实现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范式转换,解决“如何做”;搭建了资源聚合-成果转化-生态循环的“数智赋能”创新生态,形成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范式,解决“如何推”。
成果实施以来,在学院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内外推广和应用。涌现一批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学院学生参与科技竞赛获奖人次从2013年的442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1606人次,增长263%。学院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和“北京市人工智能探秘体验展厅”建设,助力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