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作为全国唯一统一开设的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对于博士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作用。通过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建设与效果提升”,课程构建了五级互动教学内容体系、二级教学辅导体系、三级考评体系,形成了动态联动的教辅评立体化课程体系,显著提升了博士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有助于博士研究生坚持和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和世界,不断提高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博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作为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为全国统一开设的唯一一门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担负着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时代新人的政治任务,对于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学术人才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我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组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教辅评动态关联、体系推进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通过主持校级教改课题“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建设与效果提升”,课程已经构建起了五级教学内容体系、二级教学辅导体系、三级考评体系,教学、辅导、考评体系之间动态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了立体化的有机整体。
1.运用弹性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社会性学习理论,提升课程内容的吸引力
本课程采取线上慕课和线下实体课堂结合的形式。线上慕课作为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的优势,自诞生以来便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中,慕课的成果应用与辐射效应比较显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