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的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发展新材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摆脱关键领域“卡脖子”困境的必然要求。立足学科优势,构建面向研究生的学科思政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在材料学科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学院对“教育强国,材料何为”时代课题的深度探索和创新实践。
针对目前研究生社会经验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但自我意识强烈,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研究生群体存在奋斗意识不足、享乐主义倾向明显等现实问题、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思政育人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痛点、难点,在借鉴“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学院打造多主体浸润式的融合育人生态圈、构建“三输入四输出”的导师赋能体系、形成教学相长、监督互助的综合评价方案,构建了“多主体、浸润式的学科思政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该体系在提升育人效能、强化示范引领、辐射国内高校、支撑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