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传统纸质版教材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概念、内容、案例、例题等的叙述和解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工程机械的工作原理、机构的运动轨迹、材料和结构的变形及破坏过程、薄壁及细长结构的失稳过程等的描述,单纯依靠文字描述过于抽象,有时候不得不配合机械教具的形象演示。而一些较复杂的运动和变形及破坏过程,机械教具也难以胜任。纸质版教材的这些天然不足之处,即抽象概念难理解、三维空间关系不清晰、工程实际场景缺失等,已经逐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障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得以普及,这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弥补纸质版教材的不足之处创造了条件。本着纸质版教材“定框架、定内容、数字资源补短板、强效果”的原则,新形态“工程力学”教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立项并建设完成的。“工程力学”纸质版主教材包括静力学分册和材料力学分册,由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两校联合编写,已经发行40余年,被全国200余所大中专院校所采用。新形态“工程力学”教材建设主要完成如下工作:
1)配合“工程力学”主教材,完成相应的动画库建设;
2)完成“工程力学”慕课建设,目前已经在线开课8期;
3)完成工程案例视频库建设;
4)完成“有声PPT” 课件建设;
5)完成对“工程力学”(第4版)的修订,除文字内容的修订外,特别将动画、视频和有声PPT通过二维码嵌入纸质版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6)完成与主教材配套的教辅教材“工程力学学习指导及习题全解”修订,将动画、视频和有声PPT通过二维码嵌入纸质版教材,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新形态“工程力学”教材为传统纸质版教材配套建设了动画库、视频库、有声PPT课件以及在线开放学习的慕课等的数字资源,对于适应新时代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明显积极效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