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学科建设方面,指导材料、自动化学生团队联合开展腐蚀大数据技术交叉研究,不断推进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科学前沿,相关成果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Corrosion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8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18篇;授权美国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出版专著7本,引领国际国内腐蚀与防护学科高速发展,得到《Nature》期刊专访作为“材料科学助力中国打造高科技强国”的典型案例在其亮点栏目进行整栏报道,产生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力。

数据共享服务方面,带领学生团队共建成包含材料基础数据库、行业服务数据库、服务案例数据库、标准规范数据库等8大类、1100多个数据集的数据共享平台,大力推动了我国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工作,服务用户超过110个/年,访问量超过95万次/年。以数据共享为突破口,显著增进了学生对行业技术需求的理解能力,加速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进程。硕士、博士毕业生前往国内钢铁企业、兵器工业集团、船舶工业、航空航天、国家电网等企业就业,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继续攻关国内重点工程领域的腐蚀防护安全“卡脖子”问题,投身国防军工,心怀家国热情,筑梦大国重器。

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共推荐15名研究生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和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资助40余名研究生前往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泰国等国家参加美国腐蚀工程师国际协会年会、欧洲腐蚀大会、亚太腐蚀控制会议等国际会议,并与国际腐蚀与防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学术交流。指导研究生获得欧洲腐蚀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国际材料性能与保护协会亚太青年学者奖(均为我国首次),并获得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优秀团队奖,多次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央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一带一路”建设方面,通过带领学生参与“一带一路”环境腐蚀野外投样、数据分析和数据库建设,提升了学生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更加激发了学生做好科研、报效祖国的强烈信心。团队学生党支部凭借此项工作,获评为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并多次被央视新闻所报道。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