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首都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为此,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积极对接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内涵,锚定区域文化产业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一流文化创意设计人才。
成果秉持文化传承、创新赋能、设计惠民的育人理念,从夯实根基—聚焦前沿—强化认同三层面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锻造学生“设计探源、设计创新、设计为民”三元复合的系统设计能力;实施文化育人引领教学,对接北京“四个文化”基本格局,提炼特色文化命题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跨专业创建“基础通识→专业核心→交叉整合”的递进式课程体系,铸就学生设计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合型能力。实施“4阶段8步骤”问题导向的情境化教学方案,创设“文化认同与设计创新双向循环↔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双向循环”的研究型课堂,打造“教学团队—平台—课程—实践”的数智化设计实践教学范式,提升学生文化价值研判与设计实践创新相融合的高阶思维。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通过推进“教学链-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联动,建立从“课程开发→创新设计→成果转化”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产学合作贯穿校企共育各环节,增强学生设计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发展的主体自觉意识。最终形成“复合能力建构—高阶思维塑造—主体意识强化”的特色课程教学育人模式,实现课程内容有文化浸润、课业作品有传承创新、教学过程有文化共鸣的育人效果。
成果有力支撑了工业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本科生优质课等14门,出版多部教材。近5年学生获挑战杯、互联网+、华灿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90余项,显著提升了学生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内驱力与综合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成果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作品多次受邀参展,示范作用明显。

图1 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主要解决如下教学问题:
(1)针对文创设计人才培养中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通性不足、教学阶段性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如何构建系统课程体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复合设计能力。
(2)针对数智时代设计专业教学重技轻道、学生创新素养不足的痛点,如何迭代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数智化创新能力。
(3)针对学生在文化创新设计过程中问题意识与责任担当意识不足的问题,如何对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需求,强化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