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1)育人成效突出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依托企业导师与校企联培基地,学生参与SRTP项目率100%,双师指导毕业设计真题率100%,获全国毕业设计大赛奖10余项/年;学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一等奖30余项/年,机器人队和智能车队分别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近四年,学生参与企业科技攻关,授权专利5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12项,毕业生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陈曦等创立的极智嘉企业入选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强。
学生投身钢铁制造业人数显著增加,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做出突出贡献。近四年,毕业生80%以上入职钢铁和装备制造业,并成长为企业骨干,毕业生吴彬现任宝武集团八一钢铁董事长、张延平现任首钢集团首席科学家、李肖爽现任小米汽车副总裁;涌现出一批为国家高端智能制造做出突出贡献的卓越人才,李升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张俊海主持哈尔滨亚冬会火炬设计、赫荣伟担任“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指挥、毕业生参与研制的DF-61和JL-1等武器装备亮相九三阅兵。

图8 机器人队和智能车队分别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2)媒体广泛关注
成果获央视、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专题报道20余次。2025年新华网报道我院举办北京高校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研讨会;2021年《新闻联播》报道机器人队获全国机器人大赛亚军;2022年人民网报道胡正寰院士设立奖学金鼓励青年学子科技报国;2024年北京青年报报道工业设计系学生传承北京中轴线文化;2021年中国青年网报道我院沉浸式实习。

图9 新闻媒体报道
(3)示范作用明显
成果已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较强的示范性与影响力,近五年共有燕山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华大学等30多所兄弟高校前来交流研讨;我院作为北京高校机械类专业群主任委员单位,举办了2025北京高校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建设研讨会、2021北京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共有清华、北航、北理等17所在京高校参加,承办202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共有全国30余所高校参加;成果在全国机械院长会、教育部高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等高水平会议上报告推广10余次,形成显著标杆效应。

图10 辐射与示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