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1)育人理念创新:突破传统“学科中心”与“知识本位”的局限,建立“AI 双模驱动-分层赋能-跨域共生”育人新范式,实现知识建构动态化、能力培养阶梯化、育人生态跨界化。通过“课程定制-全网通用”AI 双模联用,将材料学科知识体系从“教材固化”升级为“AI 实时演化”,构建动态生长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可迭代、可拓展”的前沿认知框架;建立“基础能力精准强化(课程AI)-高阶思维协同激活(全网AI)”的双轨赋能路径,通过AI学习画像与跨界创新引导,实现从专业知识内化到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非线性跃升;以材料学科为基座,通过AI双模协同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材料+AI+多学科”的跨域创新生态,培养兼具专业纵深度与交叉创新力的“T 型人才”。

(2)改革举措创新:AI 技术深度融合教学全链条,建立“数据筑基-平台赋能-范式变革”三位一体改革路径。集成材料学科知识、产业案例动态及全球顶刊文献,构建“知识-能力-问题”三谱联动系统,实现教学内容与科技前沿、工程实践的智能匹配。开发三大核心模块——① AI课程助教实现 24小时个性化答疑与学习路径规划;② 多模态“三谱融合”知识结构动态呈现知识关联;③ 智能评估系统精准定位学习薄弱环节,使教学反馈效率提升5倍。教师运用课程AI大模型生成动态教案与学情预警,重构“精准备课-靶向授课-智能反思”教学闭 环;学生结合全网 AI 开展跨学科项目研究与创新方案迭代,其科研选题前沿性 与工程可行性提升 80%以上。 

(3)教学环境创新:集成AI课程助教、AI出题、AI学情洞察、AI生成教案、AI精学分析等20项AI 功能,构建“数据驱动-跨域协同”的智能教学生态。为师生提供高效、精准的教学辅助,打造“材料+”跨域协同的创新素质培养生态,通过AI双模联用促进材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拓展学生跨学科视野,营造多学科交叉创新的学习环境。同时,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利用 AI 技术对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实时的监测与评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