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体系化与文科学生学习个性化
本成果以专业图谱为核心重构人才培养流程,提炼课程间逻辑关系,将课程内容整合为结构清晰、逻辑关联的有机体系,为学生搭建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框架。目前,已在法学、社会工作专业的46门核心课程中全面嵌入该体系,覆盖90%的专业必修课,服务学生超过500人。
同时,项目构建了图谱+AI学情分析精准学业指导机制,能够自动识别学生学习路径的偏离情况,并推送个性化补弱方案,实现从统一灌输向因材施教的转变。自2023年专业图谱建成以来,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省部级奖项85项,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4篇,市级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共计102篇。

图1. 在专业图谱的帮助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 深化教研教改实践,推动文科教师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
该图谱系统有力支撑了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依托图谱开展“问题链驱动式教学”,利用节点关联设计跨章节研讨案例,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项目建设以来,相关课程建设成果丰硕:《社会学概论》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法理学》成为首个面向社会开放的智慧课程,并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及优秀教案。团队教师多人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等称号。项目共发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相关论文8篇,出版书籍4部;教师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部级27项,校级17项;累计申请国家级纵向项目42项、省部级68项。

图2. 项目参与人或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3. 强化成果示范辐射,推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本成果通过实践验证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在校内层面,文法学院构建的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图谱体系,为学校启动专业知识图谱课程群建设提供范式参考,带动全校12个专业开展知识图谱建设工作。在跨校合作方面,法学与社会工作知识图谱与配套教学资源已向全国开放共享,实现教学案例库、法律文献资源等500余项数字化教学要素的跨平台流转。
《法理学》课程图谱作为国内首个开放式法学知识图谱,向公众开放413个结构化知识节点、149组教学资源及36个问题图谱。课程全面开放运行半年以来,累计服务社会学习者164名,AI智能辅导交互达467次,形成全链条开放学习模式。该课程2023年获评智慧树网AI+教学创新示范课程。成果推广注重理论与实践双线并进。项目负责人受邀在中国政法大学等12所高校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及教学图谱建设路径专题讲座,共计培训教师4000余人次。在2024年教育部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我校向全国200余所高校系统展示了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图谱建设方案,进一步扩大了成果影响力。

图3. 校际交流推广专业图谱应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