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 成果简介

       我校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战略要求,自2019年起系统推进数智化赋能下的新文科专业图谱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以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为突破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率先在国内建成首个法学与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图谱体系,破解传统文科教育中知识体系固化、学科壁垒突出、评价维度单一等核心难题,形成图谱驱动、数智贯通、跨界融合的新型教学范式。系统梳理5342个核心知识点与超2万个知识关联矩阵,构建46门本科必修课程的知识图谱网络,搭载2万多个多模态教学资源,实现专业知识的数字化解构与智能重组。依托动态学习行为追踪技术,开发集“学情智能诊断—个性学习路径规划—多维能力评估”于一体的自主学习系统,将教学过程从单向传授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育人,使因材施教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实践。

       基于知识图谱重构的《法理学》《社会学概论》等核心课程,实现知识单元与实务场景的智能匹配,入选国家一流课程及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并建成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标杆;法学、社会工作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学团队获多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荣誉与教改论文成果;学生创新能力突出,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部级奖项85项,省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9篇。本成果打破学科壁垒、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新时代文科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北科方案。


图1. 文法学院专业大图谱界面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法学知识体系碎片化与社会工作实务整合不足问题

       法学专业因法律条文分散、新旧规范衔接不畅,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知识框架;社会工作专业则因实务场景复杂多元,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通过构建跨学科知识图谱,系统整合法学核心概念与社会工作实务场景,贯通法律规范与社会服务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法律—社会双向映射的认知体系,提升综合问题分析能力。

      (2)法学实务动态滞后与社会工作案例教学单一化问题

       法学教育中司法实践更新与课堂教学不同步,不适应法律修订与新兴领域发展;社会工作教学依赖传统标准化案例,缺乏真实复杂情境的应变训练。通过动态追踪立法进程和司法判例,构建实时更新法学案例库,开发社会工作沉浸式教学模块,实现法律条文动态解析与社工危机干预模拟双向联动。

      (3)法学学科壁垒固化与社会工作数字素养薄弱问题

       传统法学教育按部门法划分导致知识割裂,学生缺乏跨领域法律综合应用能力;社会工作教学偏重经验传授,缺乏数字化工具。通过重构跨部门法知识体系,设计综合性法律实务推演系统,同步开发数字化训练平台,将法律智能检索、社会服务数据分析等技能嵌入教学,培养兼具法律整合思维与数字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联动.png

图2. 贯通法学与社会工作学科内在联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