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基于钢铁冶金对新时代拔尖人才的战略需求,依托冶金工程一流学科,致力解决新时代冶金工程研究生培养中的“三大问题”,开辟了新时代钢铁冶金拔尖工程人才培养新路径(如图1),形成了具有示范价值的新时代钢铁冶金拔尖工程人才培养的“北科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获得的建设成果如下。

image.png

(1)强化价值塑造与学科融通,激发使命驱动的成才动力

以“大国钢铁”等课程思政为主线,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投身钢铁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创新推动冶金工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系统构建“基础-专业-前沿”三级课程体系。形成纵向链式学习科研团队的“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助力学生从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阶段自然过渡到以科研为主的研究生阶段。团队相关课程《大国钢铁》《炼铁生产工艺与实践》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北京市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等荣誉,形成了以理想信念塑魂、以科研使命铸志的育人新格局。

(2)构建高能级平台支撑的国际化协同培养体系

创建世界钢铁研究院,依托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研究院等国家级平台资源,构建了科教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全职引进Alberto Conejo等海外顶尖学者,组织承办世界炼铁大会、世界铁合金大会、中日、中日韩、中澳等国际会议。通过高能级平台的育人功能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推动学生在重大科研项目中锻炼成长,形成了“平台育人、国际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3)深化科教融合、产教协同,推进教学—科研—产业循环赋能

以实践为引领,打造“教学-科研-产业”三螺旋育人体系。依托校企共建的50余个实践基地和1000余项产学研项目,将富氢冶金、智能制造等前沿工艺融入课程体系,以低碳冶金、大模型等关键技术难题驱动科研训练。通过校企双导师协同指导,组织学生深度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和行业学术交流。形成了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解决的教学问题:

  1.  专业认知与产业变革的认同鸿沟;

  2. 人才能力与国家战略需求的错位;

  3. 教学体系与科研及工程实践的脱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