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1)育人理念创新:提出了“材智合一、数字赋能”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适应材料数字化制造发展的创新人才为导向,提出了“材智合一、数字赋能”的材料加工专业育人理念,采用“思政引领、学科交叉、科教/产教融合、数字赋能”等解决教学问题的举措,加强专业与思政同向同行、打破学科知识壁垒、促进科教/产教融合、推动数据驱动能力提升,培养政治过硬、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迭代提升能力强的拔尖创新人才。

(2)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了面向“材料数字化制造”的学科交叉课程体系

围绕材料数字化制造领域人才知识结构、融创能力、综合素质的需求,鼓励授课教师开展多学科交叉教学与研究工作,打造了跨二级单位、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团队;融合现代材料加工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自动化等,构建了以材料加工为核心、材料-冶金-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达成了学生适应于材料数字化制造的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和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材料加工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培养模式创新:打造了“数据驱动”的教学-科研-实践全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因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通过宽视野/多维度实践基地建设、国家级科研项目协同培养、龙头企业一线专家担任本科生企业导师等途径,促进科教/产教融合;数字赋能,重构材料加工数字化育人框架,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并迭代提升。通过教育理念数字化变革、虚拟实验/教研室、数字化产教融合课程,打造了以“数据驱动”为特点的教学-科研-实践全贯通培养模式,培养了学生“掌握算法、智慧决策、解决工程问题、持续迭代提升”的能力,造就了一批具有新一轮科技创新和数字化产业变革能力的“新工科”创新人才。

(4)课程思政创新:建立了“专业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途径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回信精神,把“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北科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各环节,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通过系统化课程建设、教材开发与教学竞赛等举措,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依托学科特色,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想价值,弘扬工匠精神,激发科技报国使命,培养了一批“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4.png


专业与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途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