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完成人姓名 |
廖庆亮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1年1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9年09月 |
高校教龄 |
16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博导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10174066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电子信箱 |
liao@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与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获建国七十周年纪念奖章、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
||
|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学院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人才引育等工作,确保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有序开展,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一流材料学科建设。主要贡献包括:
|
||
第(2)完成人姓名 |
曹文斌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0年07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2年07月 |
高校教龄 |
23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691526308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教学管理/材料学 |
电子信箱 |
wbcao@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22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 |
||
|
承担的主要工作包括:
|
||
第(3)完成人姓名 |
王鲁宁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0年05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21年05月 |
高校教龄 |
14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301136742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生物医用材料 |
电子信箱 |
luning.wang@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19,教育部,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张海军;葛均波;吴成;王鲁宁;李茂全;高伟); |
||
|
兼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曾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副院长,作为主研人员参与本成果的设计、研究和实施。 1.参与创建了电镜数字化教学新模式; 2.参与提出了“一二三四”多维协同电镜教学数字化新范式; 3.指导和参与构建了多维度电镜数字化操控系统和全过程评价系统; 4.应邀在全国材料类基础课程教学研讨会等会议介绍该成果; 5.参加中国材料大会材料教育论坛推广该成果。
|
||
第(4)完成人姓名 |
孟晔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7年0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5年04月 |
高校教龄 |
20 |
专业技术职称 |
高级工程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701697066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分析实验相关研究与教学 |
电子信箱 |
mengye@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排名11); |
||
|
连续5年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部研究生必修课《实验室安全学》授课任务。负责大型仪器装备远程共享平台实验安全部分知识点总结梳理及安全准入考试内容。 自2019年起担任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参与并协助申请电镜教学教改相关项目,长期参与数智化实验教学平台、远程共享平台、VR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 承担/参与校级教改项目7项:材料虚拟实验项目应用的实践与探究、基于电子显微镜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的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大型仪器设备数字共享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数智赋能扫描电镜研究生实验教学、沉浸式扫描电镜VR教学场景建设、构建“认知-感知-实践”融合扫描电镜科普活动新模式、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新校区材料学科实验室建设展望。 参与校级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项:材料分析方法B 参与校级规划教材项目2项: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实用教程、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数字化教程。
|
||
第(5)完成人姓名 |
李妍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1年08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9年10月 |
高校教龄 |
16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366263809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新型零维和二维材料 |
电子信箱 |
liyan2011@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论文指导优秀奖(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十佳学术之星”指导教师(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工作贡献教师”(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锋”(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25年);英国皇家化学会物理化学类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2023,2025年)、一等奖1项(2021)、二等奖1项(2023年)。 |
||
|
承担了《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A》、《光学材料》、《科技报告与科技论文的检索、撰写及发表》等10门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承担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新工科“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一部,完成《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A》的MOOC课建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参与完成材料学科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 参与了材料学院实验教学数智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扫描电镜模块的设计,VR学习系统的设计、语音导引文案的编写,承担了扫描电镜在线学习系统的建设和考试题库的建设,和VR课程教学。 承担了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新工科“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1项(2023年);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项(2018-2019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1项(2022-2023年),教材-讲义编写项目2项(2020-2021年,2021-2022年),发表了教改论文2篇,参与完成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2025年,2023年)、一等奖1项(2021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3年)。
|
||
第(6)完成人姓名 |
何洋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5年10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20年01月 |
高校教龄 |
5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521862031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变形与损伤机理 |
电子信箱 |
yanghe@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主楼601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0年国家海外引进人才青年项目; |
||
|
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部高精尖班的《材料分析方法G》、《现代表征技术G》、纳米试验班《纳米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班《材料选用》等专业课授课任务,年均300学时。参与并协助学部完成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数智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参与2023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电子显微镜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的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参与2023校级本科教改重点项目:大型仪器设备数字共享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参与2023校级规划教材(讲义):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实用教程,参与2024年校级项目:数智赋能扫描电镜研究生实验教学,参与2024年校级教改项目:沉浸式扫描电镜VR教学场景建设等。
|
||
第(7)完成人姓名 |
强文江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年04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1993年12月 |
高校教龄 |
32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教师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522315959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教师,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箱 |
wjqiang@mater.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09年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
||
|
参与了材料学院实验教学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的框架方案设计等工作。其中对于电镜实验数智化教学平台的模块划分、功能设置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建设所担任教学课程的知识图谱。关注教学工作在智慧精准化方向上的发展,努力将其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思考可能由此带来的问题,以及合适的对策。努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教学、并且助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
第(8)完成人姓名 |
王浩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9年09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9年09月 |
高校教龄 |
16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材料学系教师党支部书记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11892951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学 |
电子信箱 |
hwang@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1年国际体视学学会青年体视学家竞赛二等奖; |
||
|
负责教育部“重点领域燃气轮机材料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致力于打破时空壁垒,重塑教学科研的新范式,围绕创新教研形态、深化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等核心任务,开展了大量联合教研活动,满足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需求,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虚拟教研室荣获了教育部重点领域2023和2024年度“优秀专家团队”。 创建了“基于知识图谱和虚拟仿真的智慧教学新模式”,将课程知识图谱、虚拟仿真实验、翻转课堂三者有机结合,荣获2024年度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典型教研方法。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金属材料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一体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的主要完成人(排名第2)。 主编出版了融媒体教材《工程材料学》、《燃气轮机材料基础》,其中《工程材料学》荣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025冶金优秀教材二等奖。 负责建成了大量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包括知识图谱、新型教材、领域通识课、虚拟仿真、典型案例等,同时,围绕知识点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并与知识图谱相联系,实现了新型课程构建,应用于新型教材编写,为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提供了新范式。荣获2023年度教育部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优秀专家”。
|
||
第(9)完成人姓名 |
孙建林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3年04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5年06月 |
高校教龄 |
40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601308172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加工 |
电子信箱 |
sjl@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3年,主讲《金属材料成分、工艺、组织和性能一体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
|
1.构建了虚拟仿真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应用体系和推广模式。
|
||
第(10)完成人姓名 |
石章智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4年0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1年08月 |
高校教龄 |
11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人事处副处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515212048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教学科研,医用材料 |
电子信箱 |
shizhangzhi@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23年度); |
||
|
1.通过“AI课堂助手”在主讲课程中实施了“数据驱动、精准适配、互动协同”的智慧教学新模式。 2.建设了70余个知识点构成的知识图谱,完成了30余万文字,400余张图和700余分钟音视频的“AI知识库”解析,为理论教学提供系统的数字资源。 3.将本成果向全校推广,主讲“AI赋能的教学设计新生态”报告。 4.主讲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北京高校本科优质课程(重点)、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
|
||
第(11)完成人姓名 |
顾新福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1年1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6年11月 |
高校教龄 |
9 |
专业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副主任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11821219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晶体学 |
电子信箱 |
xinfugu@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3.5; |
||
|
基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了课程MOOC、知识图谱和AI赋能课程,将线下和线上资源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参与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包括1本重点领域十四五规划教材、课程课件、MOOC和知识图谱。
|
||
第(12)完成人姓名 |
王晶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3年1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3年03月 |
高校教龄 |
5 |
专业技术职称 |
高级工程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5801402392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组织性能与分析 |
电子信箱 |
B2001856@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23年获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五届实验技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5); |
||
|
连续5年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授课任务,共72学时/699人。负责扫描电镜3D打印教具制作、大型仪器装备远程共享平台知识图谱建设、VR教学系统建设以及头盔版VR终端训练器培训工作。 承担电镜教学教改相关项目2项:基于电子显微镜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的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与AI赋能实践的扫描电镜实验教学智能体的开发与应用。 承担校级规划教材项目1项: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数字化教程。 参与校级规划教材项目1项: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实用教程。 参与平台建设相关教学改革项目4项:大型仪器设备数字共享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数智赋能扫描电镜研究生实验教学、沉浸式扫描电镜VR教学场景建设、构建“认知-感知-实践”融合扫描电镜科普活动新模式。
|
||
第(13)完成人姓名 |
薛润东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5年02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9年09月 |
高校教龄 |
33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员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610508799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分析实验相关研究及教学 |
电子信箱 |
xrd@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4年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工程师。 |
||
|
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分析方法》、《电子显微学》等9门扫描电镜本科实验教学课程,主持举办9届面向全校师生免费电镜培训。负责扫描电镜Flash动画、可拆卸3D打印电镜教具、大型仪器装备远程共享平台、VR数字电镜、头盔版VR终端训练器、电镜操作线上模拟训练系统、键盘版真实操作训练器等实践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自2019年起担任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一直积极申请电镜教学教改项目,共主持并参与项目14项:
|
||
第(14)完成人姓名 |
杨平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9年07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2年01月 |
高校教龄 |
39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661008841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教师/材料学 |
电子信箱 |
yangp@mater.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北京市教学名师(2007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1);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排名第1);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排名第2);《材料科学基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负责人);《材料科学基础》国家级一流课程(2023年,负责人);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主讲教师);2024年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
||
|
长期建设自北京科技大学建校时(1952年)就设立的材料专业《金属学》课程(现在的《材料科学基础》),在教改中探索体现学校《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研究型教学特色化的方法及内容,并开展课程史的研究。基于本人创建的该课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2013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创建并不断完善了“课程人物历史模块”、与金属材料并行的“矿物岩石宝石模块”及反映北京钢铁学院(现在的北科大)特色的“冶金考古模块”。获批2023年国家级一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称号,参与录制《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慕课。在2012年出版了课程教学辅助资料《材料科学名人典故与经典文献》书籍之后,2024年又出版了其“续集”《材料科学人物历史的挖掘、探索与应用》书籍。2023、2024两年发表系列教学研究论文10篇。课程建设内容展示了我校课程思政的特色。
|
||
第(15)完成人姓名 |
王琦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8年07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5年07月 |
高校教龄 |
9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5901019199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电子信箱 |
wangqi15@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7年,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
||
|
1、主讲《量子力学C》、《光功能材料》等4门本科生课程,其中《量子力学C》课程获评首批北京科技大学 “本科生优质课程”,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编写的具有专业特色的《量子力学基础》讲义作为课程辅助教材,已连续使用5届,相关教学案例被收入《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选编》(第2辑)一书出版发行。
|
||
第(16)完成人姓名 |
杨健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7年10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5年07月 |
高校教龄 |
10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副主任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722551883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先进焊接与连接 |
电子信箱 |
j.yang@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2年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成员; |
||
|
连续8年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核心课《材料焊接冶金原理》、专业拓展课《特种连接技术》等课程的主讲任务,主持并完成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22版本科培养方案的制定。近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基于数字驱动的材料人才培养范式创新与实践工作: [1]虚拟仿真技术在材控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2019-2021,主持; [2]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2021-2023,主持; [3]以工程教育为导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框架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面上项目,2025-2027,主持; [4]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20-2023,参加; [5]“十四五”规划教材《材料成形理论基础》,参编。
|
||
第(17)完成人姓名 |
滕蛟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5年07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3年09月 |
高校教龄 |
22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系 副主任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051498336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物理/半导体材料 与器件 |
电子信箱 |
tengjiao@mater.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25年,作为骨干成员所在的“材料前沿交叉教师团队”,入围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
|
①负责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纳米专业骨干课《固体物理》、《量子力学》多个讲台的教学工作;将理论教学、数值计算以及重要科学实验回顾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相结合,从三个维度提升学生在科学上的理解和认知;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