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育人成效显著。连续14年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学生100%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每年有10000余人次参加“挑战杯”“机器人”“智能车”“节能减排”等近30项高水平科创赛事,连续五年获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优胜杯,培育2支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毕业生对母校教学满意度95.60%,进入钢铁行业、服务传统制造业等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比例连续多年突破60%并持续上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8.94%。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1  第六届中国冶金卓越联盟工程营                        图2  第六届中国冶金卓越联盟工程营

(2)建设效果明显。建立起由10位院士领衔、全校1644位专任教师为主体的本科生导师队伍,200余名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双走”战略,1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2支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获批2023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重大项目(全北京市仅8项)。14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从2014年起聘请海(境)外专家学者为本科生开设国际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建设出版“新工科”教材20余部,打造“人工智能变革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等10余门“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其中,《大国钢铁》课程作为思政与工程融合的典范,成为彰显学校育人特色的重要载体。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3  北京市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                                   图4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3)成果普遍认同。上级领导高度肯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2022年3月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上对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2025年2月到校调研并对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表示认可。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30余家高校和中国宝武、中国五矿等50余家行业企业来访交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在CSSCI期刊《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20余篇,被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0余所高校引用800余次。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5  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到校调研                                            图6  多所高校、企业来访交流

4)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举办6届工程营,来自企业、高校的专家、工程师、师生1000余人参与。学校联合74家行业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举办“钢筋铁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论坛,在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等国家级会议作成果交流。学校人才培养成效举措入选2024年教育部简报,相关成果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为行业高校培养新时代工程创新人才提供了成功范例。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图7  学校人才培养成效举措入选2024年教育部简报              图8  第六届中国冶金卓越联盟工程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