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1、以赛促学,学生自驱力、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热血的竞速、激烈的对抗、多变的策略,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学生在赛场上专注拼搏、备赛中忘我投入、技术交流时求知若渴。参赛校成立机器人社团和实验室,建立团队微信公众号、B站等自媒体,学生自主开展校内竞赛及展示活动,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和科普展示的“名片”。参赛学生升学和就业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重点关注。兰州职业首届参赛学生毕业留校继续担任指导教师;江苏电子信息学生毕业后,心系团队定期返校,协助指导参赛训练;郑州铁路职业参赛学生毕业后持续关注赛事,比赛期间自到场,主动担任比赛裁判十年铸剑,在各大参赛高校中形成了“唯热爱不负青春”的赛事文化。

2、以赛促教,跨界“虚拟教研团队”取得丰富成果

由不同类型参赛校指导教师组成的“竞赛委员会”将各校机器人实践教学活动有效链接:共同编写出版了《竞技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基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 )精选案例》,成为机器人课程教材(重印3次);基于教材辐射更多高校开设机器人实践课程。每年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竞赛技术及参赛经验交流,形成了国赛、省赛、年会和培训d等常态化交流时间点,以及比赛技术、课程建设、跨学科项目和论文教材等重点交流内容。依托参赛校,建有3个ROBOTAC机器人大赛训练基地,9个省级赛组委会。基于ROBOTAC技术,高校教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获奖;参赛校指导教师教学及指导事迹得到中国青年报报道;郑州铁路指导教师202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本项目团队所在实验室获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认定称号。

3、以赛为媒,科技传播扩大社会影响力

建立全渠道媒体矩阵,开发赛事专属小程序,比赛直播、技术培训等内容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抖音单视频最高播放量达到814万。大赛受到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广泛报道。2025赛季官方公众号阅读量15万余人次,抖音和视频号累计观看14万余人次,新华社直播观看10万余人次。

连续4年参加高等教育博览会、科技周、中国机器人峰会、世界机器人大会等活动展出;参与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国际赛事,发布中英双语比赛规则,举办国际教育产业论坛、首都来华留学生机器人竞赛等国际交流活动,推动ROBOTAC成为中外青年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