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 采用教学资源集中建设模式,把多个学科方向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集成建设在一个教学空间,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构建跨学科的实践教学平台。

教学资源是跨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的核心与重点,既要体现优势学科,又要具备多学科特征。平台的教学资源沿着钢铁生产全流程的采矿、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生产系统进行模块化开发,每个生产系统又按照工序或操作步骤进行模块化分解。在此基础上,按照“基础-综合-创新”递进关系分层次设置认知实践、仿真操作、控制系统设计等模块,便于师生选择实践对象和层次

(2) 提升授课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校企教师相结合、常任与临时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成“虚拟仿真实践讲师团”,开展跨学科教学。

师资队伍是跨学科教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学科教学中充当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授课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鼓励跨学科学习和进修,多参与教科研项目,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时,采用“虚拟仿真实践讲师团”模式,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共同研讨合作,开展跨学科教学。

(3) 基于跨学科教学模式的课程充分考虑跨学科教学的内涵,采用跨学科教学基本单元,课程体系按照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次进行构建。

课程是实现跨学科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按照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进行构建,每个层次均有相应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课程目标采用知识和能力两层次设计,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纳入高层次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按照生产系统、技术要素、复杂工程问题三维度架构,把复杂工程问题特性作为维度之一;教学方式采用研究型、项目式教学,各层次分别采用“问题为中心”、“应用为中心”、“设计为中心”的原则和方法;考核采用多元化方法,从不同角度测评学习效果。

(4) 秉持“全体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尽力保障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跨学科教学的深入开展。

共享机制是汇聚多学科师生、构建跨学科课堂的基本保障。全体共享即面向本校和兄弟高校的全体师生开放共享。全面共享即采用多种方式对平台所有资源进行共享,共享方式包括“线下”、“线上”、“线下+线上”,共享范围包括师资、教学资源和实验室空间。共建共享即以跨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为纽带,汇聚校内外优势学科资源、师资队伍和技术团队,实现跨学科共建共享。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