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依托思政案例,聚焦双元主体,以“四大元素”搭建“集合型”思政体系

以“讲案例、学案例、赛案例、践案例”四大元素,建设“思政案例”核心载体,构建“双元闭环”的思政教育体系。案例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协同推动案例教学常态化培训和交流,实施“案例浸润式教学法”,研发制造行业特色案例库(64个行业案例入库,14篇入选全国百优,1个教育部主题案例),为教师“讲好”、学生“学好”思政案例提供强大支撑;举办系列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竞赛中理解和助力中国制造业的伟大实践;将思政案例开发纳入实践创新学分,激励学生亲身提炼和“践”行案例,构建战略视野,提升战略思维。

图片3.png 

3 “集合型思政体系”模式结构

(二)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制造协同,以“三大平台”构建“融合型”培养模式

学科交叉平台促进融合,由经管学院与机械工程学院共同建设工程管理专硕学位点,实现共建共享;将冶金、材料、计算机、能环、机械等优势工科课程以专业拓展课形式纳入培养方案,学分占比超过30%产教融合平台促进发展,建立技术类高管组成的校外导师队伍,制造业导师占比超70%,为学生提供企业访学实践66次,举办企业家讲座104次,并与校内教师合作教学案例开发,将制造实践嵌入教学培养;“四真”实践平台促进共创,依托学院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工程类研究中心,同时与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学基地8个,搭建了真问题、真场景、真过程、真评价的“四真”实践平台,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类项目,实践创新作为必修学分在总学分中占比超过10%。三大平台突破了单一学科瓶颈,使学生具备多学科知识体系、跨产业实践能力和多门类技术创新的综合素养。

图片4.png 

4 “融合型培养模式的路径方法

(三)搭建硬核场景,创新教学手段,以“三类推进”创新“契合型”教学设计

推进教学场景创新:建立“现场实地、现身说法、现有理论、现学活用”的肆现”全景教学法,将课堂转移到全方位、立体化的真实制造企业硬核场景,实施训战式学习。推进教学方法创新:“行动学习”方法直接面对制造企业实际问题,教师以教练身份指导学生破题求解,学生形成“做中学、学致用”的能力闭环。推进教学组织创新:建立“MBA国际案例工作坊”,与国内外同行开展案例交流,拓展教学组织的边界。三类推进打破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懂制造、懂问题、懂前沿,提升实践能力。

图片5.png 

5 契合型教学设计”的方法特征

(四)联动产学研用,整合国际资源,以“三重加速”赋能“聚合型”机制创新

一是加速校内资源交叉:设立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和学科共建教改项目,推动专业、科研、师资、教学形成聚合效应;二是加速产学研用联动整合校友、政府、企业与社会资源,紧密联系钢铁、矿产资源、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等制造产业链,实现科研、教学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推动成果转化与人才储备;三是加速国外资源拓展,开拓联合培养、海外游学,并以国际认证为抓手提升培养质量。

图片6.png 

6 “聚合机制创新”的思路架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