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1)人才培养周期有效缩短,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本研贯通培养模式获学生普遍认可,近三年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学生达2363人,选修课程9682门次,研究生入学即申请开题,显著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近五年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高校、国家机关和科研院所等高质量就业单位比例超过60%,进入重点行业、领域就业比例超过六成,进入钢铁冶金行业就业人数逐年上升,为我国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力量。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满意度达98.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8.9%,育人效果得到普遍认可。

图1 近五届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

(2)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实践创新成果丰硕

近三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高水平科技竞赛奖8100余人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银铜奖40余项、“挑战杯”获奖80余项,连续三年捧得全国“优胜杯”。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突出,2024年获评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急需的研究成果快速增长,专利数占比增幅明显,多项研究生的创新成果登上世界顶级期刊,影响力显著增加。

图2 近五年学生参加三大赛获奖情况

(3)资源建设全方位发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本研专业选修课建设效果突出,形成2000余门校级特色专业课程,其中校内科研单位教师新增开课100余门,企业专家开设校企课程200余门,国外专家开设国际课程100余门。近年来,建成国家级、省部级优质课程30余门,出版优质教材10余部;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人;师生教学相长效果突出,教师科研成果屡创佳绩,获国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0余项。

图3 校级专业拓展课程平台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4)助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和行业需求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提升了学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水平。依托“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专项”,与中国宝武、中国五矿等2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共招收569人,72%学生选择本研贯通培养,首批毕业39名硕士超80%在联培企业或相关行业就业,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坚实力量。依托学校“钢铁脊梁专项”,开展“多专业、小批量、订制式”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9省份17家单位深度合作,覆盖130余名学生,100%参与本研贯通培养,形成“212X”特色育人模式,为行业企业、政府机关输送了优秀人才。

图4 钢铁脊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5)改革经验多渠道推广,成果辐射效应显著

“全面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2023年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140余所高校中脱颖而出,入选研究生教育“最佳实践”案例,受邀在年会平行论坛进行分享报告。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江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来校调研学习本研贯通培养改革经验。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参考借鉴了本成果做法。

图5 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最佳实践”案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