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1)前置学术训练精准实施,关键培养环节把关有力

通过在开题前完成“选题-科研-总结”全流程模拟,使质量控制节点平均前移6个月以上。研究生开题答辩质量提高,专家意见为“修改后通过”的比例下降45%。

(2)智能化系统支撑到位,学术规范水平不断提升

建立了全新智能化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保障体系。形成了研究生预检+学校核验的查重管理模式。在核验阶段启用自建库查重,将本校同批次及往届论文加入全国论文查重范围,填补了校内抄袭漏洞,学校学位论文重复率显著下降,未再出现因重复率过高而影响申请学位的情况。全面更新学位论文模板,同时开发latex版模板,形成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论文模板体系。搭建学位论文格式自检系统,实现论文格式自动校对审核,专家评阅意见中针对格式错误的意见大幅减少。

(3)自建硕士盲评系统精准高效,质量提升成果显著

创建了专家匹配精准、评价权威公允、进度实时可控的自有论文评阅管理信息系统。高效服务硕士生学位论文评审需要,实现硕士匿名盲审90%覆盖率。校内匿名评审系统送审的硕士论文平均评阅周期为1周,显著低于第三方平台3~4周的评阅周期。公开送审学院论文初评拦截率0.2%,实施盲评的培养单位论文初评拦截率2.9%,盲评系统的把关效果明显;根据对近几年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的统计,当年参加盲评单位论文全部合格;部分单位在利用学校自有系统开展博士论文预盲评后,学位中心论文正式评阅通过率显著上升。


自建论文评审系统启用后初审通过率变化

(4)拔尖优秀论文不断涌现,学位论文水平持续提高

优秀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数量逐年提升,自北京市2022年开展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3年来,我校共计9名博士生获得优秀及提名优秀学位论文,2名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每年有近30名研究生获全国一级学会优秀学位论文,较2018年增长5倍。博士论文整体质量持续提升,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结果,近年来我校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通过率始终保持在全国高校前列,其中优秀论文占比超过35%。 


教育部学位中心年度统计数据(与全国盲评论文对比结果)

(5)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实施效果获教育部学位中心肯定

成果相关制度、平台及工作举措成果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论文质量提升效果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肯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