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完成人姓名 |
曹文斌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0年07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2年07月 |
高校教龄 |
23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691526308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教学管理,材料学 |
电子信箱 |
wbcao@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22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 |
||
|
承担的主要工作包括: (1)总体设计了扫描电镜教学数字化总体框架。围绕大型仪器实验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系统提出了扫描电镜教学数字化总体设计思路,构建了“理论—实践—评价”全链条改革框架。以“知识图谱驱动、数实融合协同”为核心理念,明确了“一核多措、二元驱动、三体并举、四维联动”的整体架构,实现了从理论教学体系、仿真实训系统到全过程智能评价的系统化布局,为大型仪器教学数字化改革提供了顶层设计与方法论支撑。 (2)提出了三体并举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案。针对电镜设备昂贵稀缺、学生动手机会不足的现实问题,创新提出“线上仿真—线下模拟—远程实操”三体并举的递进式训练模式。通过构建虚拟仿真训练平台、模拟训练器和远程操控系统,打通了学生由数字空间到真实仪器的技能培养通道,既实现了大规模训练的可行性,又强化了个性化操作能力培养,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熟练度与创新意识。 (3)构建了四维联动的精准教学成效评价模式。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评价单一、反馈滞后的问题,设计并建立了基于理论学习、仿真训练、远程操控和真实实验四维度的数据联动评价体系。通过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记录、可追踪、可诊断与可改进。构建了导学智能体,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实时监测与个性化反馈,推动教学评价从终结性向过程性、从主观性向数据化、智能化转变,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与育人实效。 |
||
第(2)完成人姓名 |
廖庆亮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1年1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9年09月 |
高校教龄 |
16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10174066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电子信箱 |
liao@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与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获建国七十周年纪念奖章、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
||
|
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学院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人才引育等工作,确保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有序开展,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一流材料学科建设。主要贡献包括: (1)统筹组织“四维三举、虚实融合、智慧精准”的材料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改革与实践; (2)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数字化课程与线上虚拟仿真课程等数字教学资源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3)组织推动大型仪器设备数智化平台建设,制定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数智化教学改革方案; (4)凝练材料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果,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吸引国内外高校合作,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
||
第(3)完成人姓名 |
王鲁宁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0年05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1年05月 |
高校教龄 |
14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301136742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生物医用材料 |
电子信箱 |
luning.wang@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2019,教育部,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张海军;葛均波;吴成;王鲁宁;李茂全;高伟); |
||
|
兼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主任,曾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副院长,作为主研人员参与本成果的设计、研究和实施。 |
||
第(4)完成人姓名 |
孟兆磊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9年09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2年07月 |
高校教龄 |
23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员 |
现任党政职务 |
资产处处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681301246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电子信箱 |
mzl@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5年度全国冶金教育系统年度杰出人物奖 |
||
|
长期担任资产管理处处长,负责实验室管理及实验室队伍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与相关管理办法,一直参与电镜教学教改相关项目。 |
||
第(5)完成人姓名 |
李妍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1年08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9年10月 |
高校教龄 |
16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党支部书记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366263809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新型零维和二维材料 |
电子信箱 |
liyan2011@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论文指导优秀奖(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十佳学术之星”指导教师(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工作贡献教师”(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师德先锋”(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25年);英国皇家化学会物理化学类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2023,2025年)、一等奖1项(2021)、二等奖1项(2023年) |
||
|
承担了《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A》、《光学材料》、《科技报告与科技论文的检索、撰写及发表》等10门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承担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新工科“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一部,完成《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A》的MOOC课建设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参与完成材料学科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 |
||
第(6)完成人姓名 |
石荣建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93年08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22年03月 |
高校教龄 |
4 |
专业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11910685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物理专业,腐蚀防护 |
电子信箱 |
rongjianshi@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
||
|
作为参研人员,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参与实验教学平台理念的确立,参与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实验教学相关成果的总结与书写。 |
||
第(7)完成人姓名 |
薛润东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5年02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1989年09月 |
高校教龄 |
33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员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610508799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分析实验相关研究及教学 |
电子信箱 |
xrd@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4年被评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工程师。 |
||
|
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分析方法》、《电子显微学》等9门扫描电镜本科实验教学课程,主持举办9届面向全校师生免费电镜培训。负责扫描电镜Flash动画、可拆卸3D打印电镜教具、大型仪器装备远程共享平台、VR数字电镜、头盔版VR终端训练器、电镜操作线上模拟训练系统、键盘版真实操作训练器等实践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
第(8)完成人姓名 |
孟晔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7年0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05年04月 |
高校教龄 |
20 |
专业技术职称 |
高级工程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701697066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分析实验相关研究与教学 |
电子信箱 |
mengye@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排 名11); |
||
|
连续5年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部研究生必修课《实验室安全学》授课任务。负责大型仪器装备远程共享平台实验安全部分知识点总结梳理及安全准入考试内容。 自2019年起担任实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参与并协助申请电镜教学教改相关项目,长期参与数智化实验教学平台、远程共享平台、VR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 承担/参与校级教改项目7项:材料虚拟实验项目应用的实践与探究、基于电子显微镜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的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大型仪器设备数字共享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数智赋能扫描电镜研究生实验教学、沉浸式扫描电镜VR教学场景建设、构建“认知-感知-实践”融合扫描电镜科普活动新模式、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新校区材料学科实验室建设展望。 参与校级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项:《材料分析方法B》。 |
||
第(9)完成人姓名 |
马春梅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4年02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0年01月 |
高校教龄 |
7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程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488699365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实验教师、材料检测 |
电子信箱 |
13488699365@163.com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1.3 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三等奖 |
||
|
主要负责配合项目负责人完成整个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宣传工作,具体包括设计结构的调整、填充内容的梳理、相关图纸的绘制以及相关专利成果的撰写申报工作。 |
||
第(10)完成人姓名 |
姚志浩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2年09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2年04月 |
高校教龄 |
13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研究生院副院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671347055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高温合金材料学、主讲材料分析方法 |
电子信箱 |
zhihaoyao@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2016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班导师”;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保密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宣传先进个人”;2018年,国际Elsevier出版社授予优秀审贡献奖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Reviewing);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保密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我最喜欢的导师“提名奖;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就业工作贡献教师”;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职业荣誉铜质奖”;2023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科技创新奖“先进团队”三等奖;2023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
||
|
近五年,承担本科和研究生必修课7门(710学时、选课学生880人次);主讲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本科生课《材料分析方法》获首批校级规范必修课称号:连同讲授必修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 AI、AII》基础上,承担了“基于实际研发且连贯综合的材料分析方法实验设计”等教改项目,形成了必修课理论+科研项目+实践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同时承担博士生必修课《材料科学与工程选论》等。参与材料学科工程教育指导下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改革与实践,获第 29 届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针对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核心素养提升的育人实践,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在课程构建、教学引导和课程答辩等环节持续创新,着力提升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候选人荣获 2023 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荣誉称号。 |
||
第(11)完成人姓名 |
汤占仲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93年12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20年09月 |
高校教龄 |
5 |
专业技术职称 |
助理研究员 |
现任党政职务 |
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5864709337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教育教学信息化 |
电子信箱 |
zczx@admin.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24年全国首届“教育数字人大赛” |
||
|
作为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结合学校‘钢铁脊梁’奋进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路径,积极推进学校整体教学环境由信息化建设向数智化建设转型,严格落实各项教育数字化建设内容,扎实推进北京科技大学未来数字学习空间建设,提升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规范考务管理工作,严肃考风考纪建设,充分保障学生权益;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保障工作,做好学生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学籍注册、学业预警等各项日常教学运行工作,保障各项本科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
||
第(12)完成人姓名 |
何洋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5年10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20年01月 |
高校教龄 |
6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521862031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材料损伤机理与控制 |
电子信箱 |
yanghe@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0年国家海外引进人才青年项目; |
||
|
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部高精尖班的《材料分析方法G》、《现代表征技术G》、纳米试验班《纳米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班《材料选用》等专业课授课任务,年均300学时。参与并协助学部完成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数智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参与2023校级教改项目:基于电子显微镜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的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参与2023校级本科教改重点项目:大型仪器设备数字共享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参与2023校级规划教材(讲义):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实用教程,参与2024年校级项目:数智赋能扫描电镜研究生实验教学,参与2024年校级教改项目:沉浸式扫描电镜VR教学场景建设等。 |
||
第(13)完成人姓名 |
林玮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7年02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4年04月 |
高校教龄 |
11 |
专业技术职称 |
高级工程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810568820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热物性教学与测试 |
电子信箱 |
linwei@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1.第三届高等学校自制实验仪器设备评选荣获了优秀奖(2014年,排名2) |
||
|
自2014年以来承担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材料分析与表征方法》和《材料物理性能》等6门扫描电镜本科实验教学课程,承担/参与校级教改项目8项,参与扫描电镜Flash动画、可拆卸3D打印电镜教具、大型仪器装备远程共享平台、VR数字电镜、头盔版VR终端训练器、电镜操作线上模拟训练系统、键盘版真实操作训练器等实践系统建设。参与校级规划教材项目2项: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实用教程、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数字化教程。 |
||
第(14)完成人姓名 |
李志鹏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3年1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3年10月 |
高校教龄 |
8 |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8800191083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功能材料 |
电子信箱 |
zplmse@ustb.edu.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22年,广东东莞,全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优秀报告奖; |
||
|
奖1人;担任《电子显微学》(本科生规范课)等课程主讲,近五年承担276学时;作为骨干成员,进行虚拟仿真电镜教学平台建设;两次获“优秀本科生导师”称号;人才培养方面,指导本科毕业论文7人,培养硕士生7名,协助培养博士生2名。 |
||
第(15)完成人姓名 |
江河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8年11月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2017年03月 |
高校教龄 |
8 |
专业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现任党政职务 |
材料学系副主任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811910685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高温结构材料 |
电子信箱 |
jianghe17@sina.cn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排名第5,2023),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年),泰山钢铁奖教金(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第十二届、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三等奖(2021年、2023年) |
||
|
作为主研人员,参与本成果的设计、研究与实施。 |
||
第(16)完成人姓名 |
李杏娥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6年01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参加工作时间 |
1998年09月 |
高校教龄 |
19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程师 |
现任党政职务 |
无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联系电话 |
13121801203 |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
电镜样品制作 |
电子信箱 |
yylixng@163.com |
通讯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
邮政编码 |
100083 |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参与的《LEO1450扫描电镜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第十四届实验室技术成果奖。 |
||
|
连续6年承担《电子显微学》本科课程中电镜样品制作实验内容讲授工作,学生人数将近600人,对电镜样品制作和观察有丰富经验。在本平台建设过程中参与了相关知识的梳理工作。 |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