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教具获高度评价,学生反馈积极

构建的多维度量化教学效能评估体系,覆盖知识、能力、素养三大目标,为教学效果提供了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撑(有效样本1251份)。评估结果显示,该教学范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设备系统认知完整度(达92.3%,较传统教学提升38.6%)、理论知识掌握度(辅助理解认可度99.02%)、动手能力(96.98%)和创新思维(95.52%),有效克服了学生对精密设备的畏难心理(97.07%)。

新的教学范式成功应用于本科课程教学,课程获任课教师高度评价。该教学范式不仅在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上具有先进性,而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实验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

image99.png

20162022年,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镜实验室共承担学校实验教学课程6门次,计划实验教学学时为486学时,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3493人,实际总实验人时数为24690人时,实验内容共计171

扫描电镜实验课程将每个班学生分组,7~8人/组,一般分为A、B、C、D组,每组学生分别在对应的组内签到。

建立线下考核标准与评价系统实现对学生操作水平的客观评价。学生在线下环境着重练习探头切换、聚焦、调整倍数、调节亮度和对比度、消像散等操作,训练光阑对中(Wobble 调整)、调节扫描速度、冻结图像、保存图像等操作过程。每一次操作都会被系统记录和评估,确保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全面考核。系统对每一步进行自动评分,提供即时反馈,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操作效果,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

 实验中心电镜实验室利用改造旧电镜、设计3D打印电镜教具、建立电镜远程教学平台、搭建VR沉浸式教学系统,突破了电镜教学资源短缺和电镜维护成本的限制。针对人才培养需求,科学规划了扫描电镜的典型实验教学,原创设计三大模块下的八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包括3D电镜教具拆装、材料实验教学数智化平台、扫描电镜远程教学模块、VR沉浸式教学系统、VR操作流程模块、“头盔版”VR训练系统、电镜模拟训练器、考核评价系统。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创新性地将电镜实际控制参数和真实信号处理算法与扫描电镜VR虚拟环境一体化集成,实现了真实数据与虚拟现实的无缝结合。在这一环境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电镜的工作原理,通过模拟操作掌握真实的实验参数的选择与调整,深化对电镜工作机制的认识。该教学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打破了学生在操作理解上的瓶颈,实现了“人人一台电镜”的教学效果,极大地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技能的双提升

线下电镜实验课配合课堂授课的需求,根据学生年级和专业的不同需求以分组的形式授课,从寻找视场到拍照,学生逐一演练。授课样品均采用课题组现有科研工作的试样,保证实验课内容紧跟领域前沿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