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成果简介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学校历来重视美育工作,有四十余年的美育积淀,2016年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2019年、2025年制定《北京科技大学美育工作实施细则》《北京科技大学全面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依托学校深厚工科底蕴,融合材料、科技史、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创新育人模式,搭建平台,创新构建多学科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多元浸润路径的“艺工融合 协同创新”三维一体美育育人体系。
1.以“审美和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为核心,夯实美育育人根基。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素质教育内涵,学校构建“四位一体 一体两翼”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开设课程244门。依照教育部八门限定性艺术课程要求,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六艺”精神内涵,进一步优化拓展“八位一体 一体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开设课程128门,实现素质教育体系的覆盖维度,推动审美和人文素养有机统一。
2.以“‘艺术+’实践平台”为纽带,搭建融合艺术创新载体。以“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为内核,推动美育教学与实践双向奔赴。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打造“艺术+”跨学科平台矩阵,如“艺术+科技”交叉平台、“艺术+人文”融合平台等。
3.以“美育浸润路径”为脉络,营造全域协同育人环境。通过创新“教—学—演”美育教学模式,构建“高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美育课堂从传统教室向课外舞台、校园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文化空间等场景延伸,实现课程、环境和文化等多元的美育育人路径,形成全场域、立体化的美育育人格局。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聚焦课程整合不足,着力破解“供给乏力”。强化美育课程体系化建设,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2.聚焦学科融合不畅,着力破解“特色不足”。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一体融合发展,彰显“艺工融合”特色。
3.聚焦资源耦合不够,着力破解“力量分散”。统筹校内外资源,增强美育成效保障力。
本成果通过拓宽课程领域,开源与挖潜补齐美育师资短缺、浸润路径单一等短板,形成工科院校美育教学路径新生态,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创新思维和文化自信,实现“艺术”与“工科”“美育”与“思政”的深度融合,推动数智化赋能美育工作,该模式在全国高校广泛辐射,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