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一) 发挥工程实践育人特色,“课程思政”百花齐放(图1)
1.“颂摇篮志,铸钢铁魂”钢铁生产全流程虚拟仿真认知实践,以及“爱上中国造,思政情怀教育探索”金工实习实践,双双入选《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选编》(2020年)。
2.金工基地的铸造和焊接实训单元参与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2020年)。
3.获批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 建设计划项目3项:《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实践》《金工实习》《电子技术实习》(2019、2022、2023年)。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锻造工程实践》获批“北京科技大学2024年度课程思政教辅教材专项建设项目”。
5.专项开设“电子实习基地”微信公众号,持续开展电子技术实习相关的课程思政案例教育与文创作品展示。
6.2021年,央视“解码思政‘金课’”栏目对我院课程思政教育成果进行专题报道。2022年,北京卫视播出我校金工实习基地寓意“千锤百炼”、“锤恋”的钢锤制作加工实训。
 
 
图1. 课程思政“百花齐放”
(二) 发扬钢筋铁骨开拓创新精神,“科技竞赛”屡创佳绩
1.金工实习基地代表学校联络和组织“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近年来我校学子成绩逐年提升,2023-2025年获国家级奖6项、北京市级奖28项。
2.电子实习基地代表学校联络和组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近年来我校学子成绩连创新高,2023-2025年获国家级奖3项、北京市级奖45项。另获评优秀组织奖2次、优秀指导教师2人。
3.指导学生参加“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2024-2025年获国家级奖12项、北京市级奖16项。另获评优秀指导教师2人。
4.钢铁生产虚拟仿真平台与冶金学院合作,代表学校承办“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和“冶金科技竞赛”,2024-2025年获团体冠军1项,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
图2所示为竞赛现场照片。
  
  
图2.竞赛现场照片
(三) 聚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卓有成效
1.近5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合作企业包括:阿里、华为、百度、梦之墨、兆易创新。
2.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6个,包括: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实验室(艾默生)、“工业互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施耐德)、“智能汽车竞赛实验室”(百度)、“物联网应用实验室”(阿里云)、“无人机设计实验室”(梦之墨)、“EDA电子设计实验室”(嘉立创)。
3.开设产学合作课程9门,包括:创新实践与展示、电子技术实习B、电子技术实习C、电子技术实习D、物联网应用与实践、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低代码开发与实践、智能制造工程设计、工业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4.结合工科试验班培养方案特点要求,专项开设11门荣誉课程,内容涵盖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低代码开发、机器人感知、钢铁生产、工程材料等。
5.为我校微专业“钢铁制造数字孪生”专项开设课程1门:《钢铁生产虚拟仿真认知实践》。
6.《电子技术实习》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该课程内容在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截止目前已完成18次中国大学生慕课课程开课,每年选课人数近2000人。
7.基础实践课程持续更新,近5年来,金工实习基地新增实习内容7项,电子技术基地新增实习项目34项,虚拟仿真平台新增虚拟仿真教学资源3项,新开设课程6门。
(四) 凝心聚力服务社会,“i-工程”科普教育成为工训新名片
1.获评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
2.连续支持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科学营北京科技大学分营活动和高工学院牵头组织的“”中国冶金卓越联盟高校工程营活动”以及每年校庆周亲子实践活动。1名教师荣获“青少年科学营北京营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3.中心教师持续走进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计算机编程社团》等科普课程,为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做人工智能方向的科普培训。
4.常态化开设“走进激光与电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智能语音小夜灯”“木工、激光、3D创意工作坊”等科普项目,近五年接待清华附中、中关村二小、北京八中、育英中学、北京101中学等中小学生以及秦安中小学名校长团等来访交流合计2000余人。
图3所示为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科普教育”的场景。
  |  
   
  |  
  
  |  
   
  |  
  
  |  
   
  |  
  
图3 工程训练“科普教育”场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