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 课程思政:特色育人,百花齐放

依托工程实践育人特色,课程思政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2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成功入选《北京科技大学“课程思政”案例选编》。同年,金工实习基地入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将文化精髓巧妙融入工程实践。在课程建设方面,20192024年,有3项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立项,并获批学校课程思政教辅教材专项建设项目1 项,有力推动了课程思政的规范化与特色化发展。“电子实习基地”微信公众号成为展示课程思政成果的重要窗口,持续推送课程思政案例与文创作品,增强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2021 年央视“解码思政‘金课’”栏目和 2022 年北京卫视对金工实习基地课程思政案例的报道,更是扩大了其影响力,彰显了工程实践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领先示范作用。

(2) 科技竞赛:开拓创新,佳绩频传

秉持钢筋铁骨开拓创新精神,科技竞赛成绩突出。2023-2025年,学生斩获“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家级奖 6 项、北京市级奖 28 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3项、北京市级奖45项,2次获评优秀组织奖,2 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学生在“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和“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2项、北京市级奖16项,2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获团体冠军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

(3) 课程创新:聚焦培养,成效明显

聚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呈现跨越式发展。近5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6个,开设产学合作课程9门,针对工科试验班专项开设荣誉课 11 门,为微专业“钢铁制造数字孪生”开设课程 1 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需求。《电子技术实习》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已完成18次开课,每年吸引近2000人选课。基础实践课程不断更新,近5年新增实习项目41项,新建虚拟仿真教学资源3项,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前沿的学习资源。

(4) 科普教育:服务社会,打造名片

凝心聚力服务社会,i工程”科普教育成为工训新名片。学院获评2021-2025 年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坚持开展“全国青少年科学营北京科技大学分营活动”“中国冶金卓越联盟高校工程营活动”“校庆周亲子实践工坊”等活动,1名教师荣获 “青少年科学营北京营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学院常态化开设“走进激光与电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科普项目,近5年接待众多中小学生及秦安中小学名校长团等来访交流合计2000余人,在传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