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1)学生培养效果
全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近 3年本科生发表SCI检索论文11篇,其中TOP期刊4篇;近3年,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共荣获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二、三等奖10项,校级特等、一等奖2项。其中杨洪恩等同学依托中石油油田开发实际需求,深入研究波动注水机理及调控机制,成果现场应用效果显著。该项目斩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王九龙同学融合人工智能与力学技术开展创业,其项目获竞赛三等奖并成立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产品在中东鲁迈拉油田、美国西得克萨斯盆地,以及国内大庆、新疆、西南等多个油气田进行前期成果应用,新增产值超过10亿元。

(2)教学资源和师资提升
面向复合型力学人才培养,出版力学基础教材7部,全英文教材《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被评为“国家输出版优秀图书”,全国入选率仅2%,并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伊朗洛莱斯坦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使用,海外下载44000次,国际影响力较好。团队多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严谨治学、甘为人梯”教书育人先锋等称号;团队获得省部级渗流力学创新团队,获得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

(3)推广辐射效果
主办多项全国性力学教学研讨会,并承办“于学馥先生百年诞辰”等具有重要传承意义的学术会议,为力学学科的教学研究与学术传承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持续引领学科发展方向,辐射行业前沿。与能源、建筑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13个实践教学基地,成功推动12项专利落地转化。相关技术成果不仅产生显著经济效益,更入选 《中国能源重大科技成果精选》 与 “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 ,示范效应显著。有力支撑环境与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三大高能级平台建设,通过出版全英文教材、获批3项国际引智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大赛,显著提升了学科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影响力。育人成效获 《创客北京2021》 等媒体报道。主动服务社会,参与建设北京市“翱翔计划”,累计培养数十名青少年学员,该成果获搜狐新闻报道,将力学素养的培育向基础教育阶段有效延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