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完成人姓名

宋洪庆

性别

出生年月

1982年01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09年09月

高校教龄

16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教务处副处长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3488839369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高等教育管理、流体力学

电子信箱

songhongqing@ust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4及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1届及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3年,“‘青创北京’2023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3)2022年至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4项;  
4)2017年,北京市科技新星






全面主导本教育教学成果的设计与实践,提出了“以创新创业竞赛为牵引的复合型力学人才培养体系”核心思想,统筹协调团队力量,完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果的整体建设。具体贡献如下:
1)组织完成本成果的全流程组织工作,牵头制定整体工作规划与实施路径,保障成果建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2)明确创新创业能力核心要素,界定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具化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和任务设定。
3)构建多维度培养体系,围绕 “能力提升” 核心,打造 “跨学科 + 项目导向 + 产教融合” 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4)建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能力动态精准评价模型,对学生能力进行定量定性表征。
5)统筹竞赛规划与落地,深化师生协作。

本人签名:

        


第(2)完成人姓名

岳明

性别

出生年月

1983年01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15年02月

高校教龄

10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5810953494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流体力学、油气藏开发、人工智能

电子信箱

yueming0101@163.com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3)2023年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复赛产业命题赛道、高教主赛道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两项;  
4)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教师优秀共青团干部;  
5)2016年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统筹开展教学方法革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内涵升级与竞赛实践指导四大工作,通过体系化设计与落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支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体贡献如下:
1)提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结合不同课程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并落地教学体系。
2)建立校企合作一生双师制度,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
3)优化课程内涵,从价值引领与国际化教学两方面强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与英文教材建设。
4)强化实践育人,以竞赛为抓手,系统指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并带队参加“互联网 +”等创新创业大赛。

本人签名:

        


第(3)完成人姓名

王建军

性别

出生年月

1984年11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16年05月

高校教龄

9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应用力学系副主任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5201341539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固体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多场耦合动力学

电子信箱

jianjunwang168@ust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4及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1届及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第二十二届“摇篮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及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3)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深入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指导学生竞赛,具体贡献如下:
1)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深度挖掘力学学科与实际工程场景的结合点,成功凝练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将力学知识和实验方法融合到项目全过程培养,构建了“理论-实验-实践” 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
3)瞄准产学研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学生组建多个比赛团队,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奖项10余项。

本人签名:

        


第(4)完成人姓名

孔德彬

性别

出生年月

1989年12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19年10月

高校教龄

5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8010175991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渗流力学理论与应用

电子信箱

Kongdb@ust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4及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1届及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3年,第十七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会议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  
3)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利优秀奖;  
4)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5)2021年,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






参与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贡献如下:
1) 参与构建跨学科、项目导向、产教融合的培养体系,编制《渗流基础》等相关教材。
2) 参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效的动态评价方法,收集与创新创业能力相关的各种数据。
3)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人签名:

        


第(5)完成人姓名

刘冬欢

性别

出生年月

1982年11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10年06月

高校教龄

15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应用力学系主任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3810427566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固体力学

电子信箱

liudh@ust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4及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1届及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0年,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三等奖;  
3)2017年,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






参与课程建设,具体贡献如下:
1)参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总结升华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经验,形成论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哲学思考》。
3)参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效的动态评价方法,收集与创新创业能力相关的各种数据。

本人签名:

        


第(6)完成人姓名

杨连枝

性别

出生年月

1980年04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12年07月

高校教龄

13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3811087207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流体力学

电子信箱

lianzhiyang@ust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4及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1届及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十佳班主任;  
3)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及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18年)

 





长期从事力学的一线教学工作,研究反哺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合构建双创三融课程体系,推动高等力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示范。具体贡献如下:

1)负责混合式教学+翻转研讨+模拟/仿真+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建设,主持/参与教改项目7项;

2)将渗流、流体力学科研成果转化为多个专题案例和虚拟仿真模块,提升课堂互动与评价精准度,主持北京科技大学首批产学研融合课程建设项目,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

3)创新“学业-科研-竞赛”三位一体导师制,多年连续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强化了教赛联动与实践育人效果;

4)与本校创新创业中心合作,开设专创课程《碳储技术与创新创业》,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5)将科技进步奖等成果编入教材,出版教材1部,发表教研论文1篇。
 

 

本人签名:

                                                                                                                         


第(7)完成人姓名

宋智勇

性别

出生年月

1979年10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06年09月

高校教龄

13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3811401310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流体力学

电子信箱

songzhy@ust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4及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1届及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  
3)2024年及2022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4)202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专利优秀奖;  
5)2021年,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参与课程建设、学生竞赛和产研结合工作,具体贡献如下:
1)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建立校企合作一生双师制度,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
2)组织协调学生竞赛,指导参赛项目,并在竞赛现场组织与带队管理。
3)将渗流学实验方面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应用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构建,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本人签名:

        

 

第(8)完成人姓名

刘文超

性别

出生年月

1984年08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14年01月

高校教龄

8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8911854069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渗流力学理论与应用

电子信箱

liuwenchao@ust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1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
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第1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渗流力学创新团队奖






深入参与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体贡献如下:
1)积极投身教育研究工作,持续探索教学方法革新和教材建设,推动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的协同提升。出版渗流力学类课程参考书两部:
2)注重挖掘学生创新潜力,指导北京市级本科生 SRTP 项目 1 项、校级本科生 SRTP 项目 2 项;指导本科生在《Physics of Fluids》TOP 期刊发表高水平 SCI 论文 2 篇。
3)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2018 年至 2022 年担任建环 18 级班主任,班级多次获标兵团支部、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保研率位居学院前列,充分展现了其育人成效。
 

本人签名:

        


第(9)完成人姓名

朱维耀

性别

出生年月

1960年03月

最后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2004年06月

高校教龄

21

专业技术职称

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

工作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电话

13717509588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

流体力学

电子信箱

weiyaook@sina.com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政编码

100083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2025年,北京科技大学第32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一等奖,排名第一;  
(3)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4)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5)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搭建产学研赛深度融合的流体力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富有创新精神与凝聚力的科研团队,全方位推动流体力学领域的人才培育与学科发展。具体贡献如下:
(1)构建 “产学研赛” 一体化培养框架,细化人才培养层次,满足不同阶段需求。
(2)打造具有创新精神与凝聚力的科研团队,提出 “理论筑基、实践赋能、创新引领”的流体力学人才培养理念。
(3)长期致力于流体力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围绕流体力学基础理论、工程应用技术、实验方法创新等方向,系统梳理研究成果与行业经验,出版流体力学系列专著 12 部。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