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形成的背景

1. 国家战略需求与“三农”发展的时代召唤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并寄语农科学子“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随着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涉农战略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培养复合型“新农科”人才,支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工科优势高校、联合农业优势院校、探索“新农科”人才培养新路径,成为服务国家涉农战略的必然选择。

2. 全球科技革命与学科交叉融合的迫切要求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正深刻重塑农业产业形态。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新兴方向蓬勃发展,推动农业从“经验驱动”向“知识驱动”转型。同时,全球高等教育正从“学科分割”走向“交叉融合”。传统农科培养模式已难以应对“跨学科、跨领域、跨产业”的技术融合趋势,亟需培育学科新增长点,构建“农工融合、数智赋能”的“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

3. 解决传统农科教育痛点的改革诉求

长期以来,农科研究生培养存在三大问题:学科体系滞后于产业需求,研究生缺乏“智能+农业”“生物+农业”等知识储备;实践教学与生产一线脱节,研究生解决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复杂农业系统问题能力薄弱;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未能有效衔接,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供需错位”,产业急需“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但高校研究生面临“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困境。如何让研究生在学习阶段储备跨学科知识,直面产业“卡脖子”问题,成为“新农科”教育改革核心命题。

4. 北京科技大学以工兴农的使命担当

北京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科大”)自2002年起,先后成立生物系、生物与农业研究中心、现代农学院等服务国家涉农战略的重要阵地,联合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和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等4个工科学院,共同推动农业与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与人才培养(图1)。同时,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黑龙江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海南大学7家极具行业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单位,通过兼职研究生导师、共建创新基地和科研平台、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共同开设“新农科”课程并编制教材等方式开展广泛合作,形成“新农科”建设联合体(图1)。在此基础上,共同主办“新农科”发展论坛和全国性农业学术大会,创办国际综合性期刊,构建全国“新农科”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与资源对接的平台。



    综上,本成果既是响应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部署的主动作为,也是工科高校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通过整合工科优势与农科特色,构建“小核心、大网络、广协作”的创新生态,提出“一条主线+双轮驱动”研究生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新时代优秀人才(图1),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