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的创新点
在开展“新农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创新性提出并实践“农工信协同”的学科交叉新理念、“数智基地”为载体的培养新模式和“四链耦合”的发展新机制(图3)。

(1)理念创新:树“农工信协同”的学科交叉发展新理念
以服务国家重大涉农战略需求为导向,突破学科边界,开创“工科赋能、交叉融合”的“新农科”发展新范式。依托北科大工科底蕴,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机械智造等前沿领域学科优势,构建“农工信协同”的知识体系。引入跨领域专家,推动传统农学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智能+”课程群重构培养模块,形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教育供给模式,助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
(2)模式创新:创“数智基地”为实战平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丰富农业数智创新基地的维度和功能,构建“扎根一线、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模式。覆盖多农业生态区的农业数智创新基地网,将学科交叉融合、科研联合攻关的成果嵌入真实农业生产场景,打造“田间即课堂、问题即课题”沉浸式培养路径。以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锤炼研究生在真实场景中的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联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搭建科企共育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国家创新创业赛事、国际联合课堂等多元场景,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3)机制创新:建“四链耦合”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
构建以“机构实体化、师资跨界化、制度协同化”为特征的耦合机制。打造北科大现代农学院、“新农科”建设联合体等机构,实现跨单位教研资源统筹与任务协同,从组织架构上打破体制壁垒。“跨学科教师+行业导师+项目制”模式,推动企业专家深入课堂与基地,将产业需求全面融入教研全过程。配套推进机构运行、人才评价与资源统筹机制改革,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与产业的政策协同,构建以教育链激活创新链、人才链驱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创新提供系统性制度保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