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我国城市转向稳定发展期的时代背景,聚焦未来城市“建设-诊治-运维”全生命周期重大需求,率先提出了“面向新型城镇化,因应未来城市挑战”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备前瞻视野、系统思维、技术创新能力,胜任未来挑战的战略领军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我国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重心全面转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转向不仅标志着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全新要求。未来城市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其规划、建设、治理与运维各环节紧密关联,亟需培养能够应对“建设-诊治-运维”全链条复杂性挑战的战略领军人才。
立足我国城市转向稳定发展期的时代背景,聚焦未来城市“建设-诊治-运维”全生命周期重大需求,率先提出了“面向新型城镇化,因应未来城市挑战”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具备前瞻视野、系统思维、技术创新能力,胜任未来挑战的战略领军人才。
创建了国内第一所未来城市学院,育人理念获行业内十余位院士高度评价,被中央办公厅采用,直接支撑了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文件制定,成果被清华、东南、同济等30余所高校学习借鉴。
立足国家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突破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局限,将“未来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立足“全寿期”视角,融合多学科资源,创立国内首个聚焦“建设、诊治与运维”全链条人才培养的“未来城市学院”。院士领衔,提出“面向新型城镇化,因应未来城市挑战”育人理念,确立“战略领军”育人定位,以“学科深度交叉”扩展培养广度,以“科产教融合”提升育人深度,以“多维协同课程思政”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培养具备前瞻视野、系统思维、技术创新能力,胜任未来挑战的战略领军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新型城镇化技术演进的同步迭代。
研究生在校期间主导或参与跨学科课题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含中科院TOP期刊论文130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件,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与竞赛奖励1609人次,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72人、北京科技大学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33篇,在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三分钟”演讲比赛中斩获6金7银。党建引领持续强化,近年来学院基层党团组织获校级以上荣誉奖励14项,7人获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全国钢铁行业优秀共青团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