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一、提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新理念

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兴趣点选题,上课过程中带着课题学习,利用实验平台解决课题问题,建立课堂讨论小组,课堂汇报交流,形成“选题-授课-实践-交流-讨论-结题”的交互式授课新模式,推进学习中思考,思考中理解,理解后解决问题,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交流协作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图片1.png

基于面向产出的课堂教育模式改革

二、建立了融合一、二课堂的全链条教学模式

以第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基础,依托学科师资和科研实力,深化科教融合,将科技创新、科技竞赛引入本科生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将专业课中的选题转化为科技创新项目,并进一步将科技创新项目孵化为专业竞赛、科技竞赛项目,产出科研成果,形成融合一、二课堂的“课堂教学-科技创新-专业竞赛-科技竞赛-学术成果”全链条教学模式。

图片2.png

融合一、二课堂的教学链条培养成果

三、构建了基于“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模式

根据思想政治、学业成绩、专业水平、科研产出等方面不同教育特点,围绕“三全育人”理念,以全程导师和辅导员为主导,构建思政育人协同联动机制,把握学生成长方向,融合学习、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抓手,协助导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全程导师-博士生-硕士生”科研育人梯队。最终打造包括全程导师、辅导员、博士生、硕士生“四位一体”的全链条育人队伍,实现全方位的培养,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

四位一体.png

四位一体”全链条育人队伍

四、重构了面向新工科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新产业模式下的采矿工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以采矿工程专业传统课程体系为基础,综合考虑传统课程体系中课程之间相互关联性和互补性,拓展采矿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在保留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调整传统专业课程比重,引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等课程,重构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知识和能力相融合、采矿专业与新兴学科交叉的采矿工程课程体系,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image.png

采矿工程新工科课程体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