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提升了学生专业认可度和专业自信

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及融合一、二课堂的“课堂教学-科技创新-专业竞赛-科技竞赛-学术成果”全链条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本科生成果产出,达到“以教促学、以研促教”的教学效果。学生专业认可度和专业自信得到极大提高,转专业率从2016级的65%降低至2022级的18%,保障了学科发展的源泉和人才基础。

image.png

二、推动老师学生双向成长,培养面向产出的新工科高素质人才

成果形成期间,项目团队本科生获“校长奖章”3人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篇、EI检索论文8篇,获软件著作权4项,以第二编者身份参与编写教材2部;指导学生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2篇;获国家级竞赛奖3项、省部级竞赛奖12项,共获专业竞赛奖40余项。本成果的形成推动“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相关老师获教学类奖励20余项,获批北京科技大学重点教改项目2项,面上项目4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近几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10部。

image.png

三、支撑采矿工程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

面向产出“双驱”育人模式的提出,体现了人才培养核心价值,吻合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采矿工程专业2014年、2017年、2023年三次通过中国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本成果培育期间,矿业工程学科2017、2021年两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采矿工程专业201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支撑智能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采矿工程产业升级,立足传统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学科课程,实现课程体系“重构”,并在2017年率先设立“智能采矿创新班”,形成“智能采矿创新班”课程体系,建立了完整的智能采矿课程培养方案,构建满足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对应的课程矩阵,2022年基于该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成功申报“智能采矿工程”新专业。项目研究成果在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相关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现推广应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