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因钢而生、依钢而兴,始终将扎根行业、钢铁报国作为重要使命。7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钢小伙、铁姑娘”和47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被誉为“钢铁摇篮”。

  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学生对行业的认同不高、教学与行业的融合不够等问题开始浮现。学校深入把握行业特色高校办学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导向、“三全育人”方法导向和“钢筋铁骨”特色导向,凝聚钢铁全行业智慧力量,共同凝练出新时代“钢铁精神”,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课程教学、日常思政、实践育人、全域协同等方面的教育改革,搭建起行业特色高校思政育人的“四梁八柱”,打造新时代“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并在更广场域联合行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组建新时代“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将淬炼“钢铁精神”、锻造钢铁本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链条,培养了一批知钢懂钢、爱钢献钢的高素质人才。

  该成果得到教育部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靳诺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高度认可,认为做出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创新与实践,处于全国高校领先水平。成果获评高校思政精品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奖特等奖等省部级思政奖励40余项,带动红色资源、光电、智能汽车等领域共同体相继成立,在全国高校中形成示范辐射效应。2020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给学校师生回信,在充分肯定学校70年办学成就的同时,为学校深化“钢筋铁骨”特色育人模式、打造行业高校思政育人样板指明了方向。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① 学生投身行业动力不足

  受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影响,学生对钢铁行业的传统认知亟待转变,行业精神的挖掘与传播滞后于育人需求。项目聚焦行业价值引领,通过凝练新时代“钢铁精神”并融入育人全过程,激发学生投身钢铁行业的使命担当。

  ② 师生服务行业本领不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钢铁行业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熟悉度不高、缺乏案例引导和实践,学生难以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就业后通常需要进行二次培养。项目聚焦行业人才培养,将工程体验融入教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③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畅

  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对行业企业、高校资源的挖掘整合不足,全方位、全链条、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项目聚焦行业协同,整合校地企等多方力量,强化与产业发展的对接联动,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奔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