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成果简介

1创建了聚焦复合型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群体系,设计了面向工程应用的课程内容,应用了CDIO-OODA工程化教学方法,强化了课程群的高阶性。

明确了专业在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定位,明晰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映射关系,构建了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多层次关联矩阵。创建了嵌入式系统课程群结构体系,设计了各课程内容的知识模块,构建了面向工程项目的教学案例库,应用了CDIO-OODA工程化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获批教育部自动类专业教指委教育研究项目,在中文核心期刊《实验技术与管理》发表“嵌入式课程群多层次创新实训平台研制”,在《中国冶金教育》录用“嵌入式控制系统课程‘两性一度’提升探索”。

2)创建了融入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全量教学资源库,构建了AI赋能的云景互动教学管理平台,增强了课程群的创新性。

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提炼教学案例,编入教材和教案;将工程师综合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建设线上慕课资源;研制实物教具,自主研发自制设备,构建浸入式体验实验室,全方位、多角度融入教学过程,形成全量教学资源库。基于Moodle开发环境、AI通用工具和自研专用算法,搭建了AI赋能的云景互动教学管理平台,作为课程群的数据基座,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和AI工具助力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贯通。CSSCI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发表“基于工程认证持续改进理念的云景互动实践教学平台”和“AI赋能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探索”。

3)自主研发了口袋实验室等实验设备,提出了层次化、多元化、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提升了课程群的挑战度。

从教师从事的工程项目中抽象教学问题,自主研发了源自于嵌入式典型应用场景的口袋实验室设备,在加深学生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了课程的学习难度。强化了课程全过程的评价手段,提出了立体化的考核方法,强调了层次化的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保障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效果。在中文核心期刊《实验技术与管理》发表“新工科背景下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和“新工科背景下智能信号处理一体化创新实训平台研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