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课程群由6门课程组成,含专业核心类课程“嵌入式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课程设计)”,专业拓展类课程“DSP原理及应用”和“嵌入式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及工程实践类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和“工程项目开发设计”。课程组深入理解“两性一度”标准,结合专业特色、课程属性和学生特点,形成如下建设举措:

1)课程群高阶性强化

1聚焦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体系重构面向专业培养目标,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核心理念,考虑各课程的知识衔接和能力协同,构建课程群逻辑架构。聚焦自动化专业12项毕业要求,构建课程群体系矩阵,明晰各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保障了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全面有效培养。

2面向工程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优化以嵌入式系统标准设计流程为主线,从工程项目中提炼知识点,构建教学案例库,并将知识点融贯其中。应用CDIO-OODA工程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构思C、设计D、实施I、运行O的一体化训练,引入观察O、确认O、决策D、执行A的微观循环,帮助学生认识技术/非技术因素对社会、健康、安全和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合格的工程师素养。

2)课程群创新性改革

1)AI赋能课程建设,助力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贯通:搭建云景互动教学管理平台,作为课程群数据基座。“景”指实物教具、自制设备、配套教材等实体资源;“云”平台集成课程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硬件原理图、软件代码等数字资源,同时包含经AI赋能的智能考评模块。课前,采用知识图谱刻画课程逻辑脉络;课中,利用生成式AI工具辅助答疑,基于线性插值算法评判过程成绩;课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复盘,采用SVM算法定位知识点欠缺情况,实现学生个性化指导。

2)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融入教学环节,构建全量教学资源:将科研项目产出的学术成果和前沿技术编入教材和教案;将工程师综合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建设线上教学资源;从教师自研的嵌入式产品中提炼教学问题,研制实物教具,研发自制设备,构建浸入式体验实验室,反映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3)课程群挑战度提升

1)自主研发口袋实验室:设备源自于环境智能感知实际场景,学生课下可参考云景互动管理平台中的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关键模块的操作和练习,将编程结果上传至平台供教师审查,平台可以借助AI技术进行智能化考评。在学生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课程学习难度,也使学生拥有更灵活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2)立体化考核手段的实施和完善:强调层次化的评价内容(作业小测、专题研讨、口袋实验室作品、试卷考核)、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生、教师、企业专家)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结合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学生评教和督导反馈,持续优化考核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