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形成的背景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激增,学术研究生偏重理论研究,与行业对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由此,2009年国家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其本质是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变化的响应,旨在解决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错配、全球化竞争中应用型人才短板三大矛盾。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人才,但是现阶段其培养模式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导师结构还比较单一,行业导师全过程参与研究生培养积极性还不足。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产业、行业需求的响应还不够。
(3)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同质化还比较严重。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 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202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强调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为了切实保障我国矿产资源自我供给,需要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与安全开采,而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资源开采过程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是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人才保障,因此有必要以面向产业和行业需求为目标,创新与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解决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