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主要内容

一、成果简介

资源开采是国家战略资源供给的重要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对此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1),由此,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变革势在必行,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现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和科研创新的融合发展。

image.pngimage.png

1 矿山绿色开采模式

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为我国首批博士授权点,2009年招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21年,申报并获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学位点具有悠久的研究生培养历史和丰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 (图2)。

image.png

2 资源与环境学位点发展历程

为此,成果以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切入点,创新“1+1+N”(一名学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行业实践导师以及一线技术人员)导师配置模式,强化科教、产教、赛教三融合理念,构建“需求导向—多元协同—能力递进”培养体系。通过面向工程实践培养方案制定、校企联合课程开发、产业课题驱动式科研训练、竞赛项目孵化等举措,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显著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成果形成和实践期间,共建校企基地15个,研究生与企业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59篇,授权专利64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成果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推广应用,为同类高校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双导师”制为基础,构建“一生双师三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创新“1+1+N”导师配置模式,解决教学和培养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问题。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固定实践形式和实践时间,形成校内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基地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2)导师单一,行业参与培养不足问题。实行“一生双师”培养机制,创新“1+1+N”研究生导师队伍配置模式,保证企业导师全过程参与研究生培养。

(3)与行业、产业融合对接不充分问题。积极对接行业需求,打造基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赛教融合的“产学研赛”人才培养全链条,将理论、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研互补、研赛结合、赛产转化。

(4)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同质化的问题。建设紧扣行业前沿、校企共建课程、明确实践成果培养方案,面向行业发展动态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技术水平,解决同质化培养问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