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成果简介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市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激增,学术研究生偏重理论研究,与行业对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由此,2009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旨在解决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脱节、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配、应用型人才短缺三大矛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双导师制”。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提出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产教融合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2023年,教育部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强调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
(1)行业导师参与培养过程还不足。
(2)专业学位培养对行业需求的响应还不够。
(3)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同质化还比较严重。
北京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2009年起招收专业学位硕士,2021年获批“资源与环境”博士学位授权点学位点具有悠久的研究生培养历史和丰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图1)。

图1 资源与环境学位点发展历程
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是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图2),由此,迫切要求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实现理论、实践和创新融合发展。


图2 矿山绿色开采模式
为此,以资源与环境研究生培养为切入点,创新“1+1+N”导师队伍配置模式,构建“一生双师三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强化科教、产教和赛教三融合,制定面向工程实践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全面对接,显著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并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推广应用,为同类高校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成果形成和实践期间,共建校企基地15个,研究生与企业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59篇,授权专利64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以“双导师”制为基础,构建“一生双师三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创新“1+1+N”导师配置模式,解决以下教学和培养问题:
(1)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问题。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形成理论学习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升实践能力。
(2)导师单一,行业参与培养不足问题。实行“一生双师”培养机制,建立“1+1+N”师资队伍,保证企业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
(3)与行业、产业融合对接不充分问题。对接行业需求,打造“产学研赛”人才培养全链条,实现学研互补、研赛结合、赛产转化。
(4)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同质化的问题。建设紧扣行业前沿、校企共建课程、明确实践成果的培养方案,提升研究生实践和应用能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