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的创新点
一、创新一种专业学位研究生“1+1+N”导师配置模式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首先由企业推荐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作为企业导师候选人,学院负责审查,合格者发放聘书。最终构建由一名校内导师(1,负责理论教学与学术指导)、一名企业导师(1,侧重实践环节指导)及多名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师傅”(N,一对一传授实操与行业经验)组成的多元化、立体化导师队伍(“1+1+ N”,图1),旨在全方位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与实践能力发展,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效果。

图1 “1+1+N”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
二、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基于众多校企实践基地,切实保障“1+1+N”导师队伍模式得到贯彻落实,实现校企业双导师联合培养。此外,通过校企密切合作,校企双导师分工明确,校内由校内导师主导,实现课堂与科研融合、科研与竞赛融合;企业实践基地由企业导师主导,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科研与产业融合。培养过程全面体现双导师和三重融合协同育人理念,既提升了研究生专业理论素质,又提升科研、创新和创业水平,形成“一生双师三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育人体系。
三、打造基于三重融合的“产学研赛”人才培养过程全链条
积极对接资源与环境行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需求,立足培养学会理论“真”本领、做好技术“实”研究、服务行业“新”发展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将理论、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研互补、研赛结合、赛产转化,打造基于科教、产教和赛教三融合的“产学研赛”人才培养全链条(图2)。

图2 “产学研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链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