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应用情况及辐射效应

1.建设期成果

教学改革实施后,交叉学科快速发展

(1)高水平研究成果逐步涌现12项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9项;筹备申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为中心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学科竞赛成绩斐然依托中心交叉学科基础,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国家级奖励51项。

(3)学生实践机会大幅提升通过本科阶段交叉学科能力培养,19位同学进入矿冶科技集团、五矿集团等央国企联合培养,直接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实践。

(4)学生就业率持续高位依托中心实践资源,2013年至2022年连续10年交叉学科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表1 教育教学成果汇总

编号 育人效果 数量指标
1
国家级“三大赛”获奖 15
2 其他国家级竞赛获奖 36
3 本科生就业率 100%
4 研究生就业率 100%
5 央/国企就业率 100%



2. 检验期持续改进

依托交叉学科实践2023年、2024年、2025年连续3从事采选装备交叉学科本科生就业率100%、研究生就业率100%、央/国企就业率100%


表2 部分在读联合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名单

姓名 学科交叉 联合指导教师
徐乾德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沈政昌、李正要
乔烁源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沈政昌、刘博深
邓殷华 机械工程×矿业工程 胡文韬、史帅星
朱彦峰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沈政昌、马飞
朱万 机械工程×矿业工程 倪文、史帅星
宋绍志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刘国勇、杨义红
陈姝涵 机械工程×矿业工程 倪文、史帅星
高士泽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刘国勇、杨义红
丁晨 机械工程×矿业工程 邹文杰、史帅星
李郅聪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沈政昌、马飞
文雨婷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马飞、杨义红
仲浩杨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刘博深、史帅星
申东旭 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沈政昌、马飞


3. 评价与推广应用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交叉学科授课教师/导师,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企业/研究院所专家中调研了实施效果。

表3 调研人员组成

对于教学改革采用方法的有效性,86.49%认为“发挥卓越的师资优势,组建大师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织机构”有效;83.78%认为“贯穿交叉学科拔尖领军人才理念至生源选拔、培养全过程”有效;72.97%认为“构建教学与实践全场景的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

表4 教改方法成效

对于本次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作用,100%的受访者选择非常成功和比较成功。

表5 教改总体成效

成果取得后,众多学校来校交流考察,并已经在江西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推广应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