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获奖及出版物
北京科技大学在信息类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依托"双核驱动三维协同"培养体系,形成覆盖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实践育人的系统性成果。现基于2012-2021年主要获奖清单,将重要成果整合如下:
教育教学领域,2018年成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仅10所),次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北京地区唯一)。2021年《广义网络空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同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荣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仅10人),创我校研究生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024年博士班集体作为全校唯一博士班级入选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凸显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
科研创新方面,牵头斩获4项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在复杂工业无线控制(2021)、钢铁材料组织调控(2018)、超大型水电站金属材料(2018)及矿山协同开采技术(2014)领域实现突破。2024年认知计算理论研究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同年冶金行业科技奖取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的历史性突破,并连续5年保持行业奖项领先优势。近三年在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中累计获奖7项。
党团建设形成示范效应,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于2024年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其研究生党支部2022年入选全国样板支部培育单位。2023年学院团委获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色团委",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23)、北京青年榜样(2024)等先进典型。组织实施的红色"1+1"共建活动获北京市一等奖(2023),五年内累计培育出4个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学科竞赛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在"挑战杯"系列赛事中包揽首都最高集体荣誉"挑战杯"和全国一等奖4项,创下首都高校第一的佳绩。中国机器人大赛连续两年斩获全国一等奖(2024),华为开发者大赛2023年夺得学生赛道唯一金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2025年获全国一、二等奖3项,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18个联合实验室年均孵化创业项目超20项。
培养成效辐射成效显著,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系统在全国15省冶金企业部署,科研转化产值突破3.6亿元。毕业生中42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126人担任企业技术总监,培养模式已在东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推广应用。历时九年构建的"工业智能+品格塑造"育人体系,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人才支撑范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