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全球产业链为标志的科技竞争,正深刻改变着国家发展的内外环境,亟需具备自主创新和全球胜任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以重塑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北京科技大学肩负起锻造兼具信息技术“硬核”实力与跨学科创新能力卓越人才的历史重任,建立“双核驱动、三维协同”立体化研究生培养体系,以基础工业智能化发展和“钢筋铁骨”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双核”目标,从思政育人、工程创新平台育人、教学科研育人“三维度”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研究生扎根国家需求的使命意识、引领工业发展的工程实践、融汇跨学科技术攻坚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全球产业链为标志的科技竞争,正深刻改变着国家发展的内外环境。对内,我国材料、冶金、矿业等制传统工业领域面临智能化转型与产业链提升的迫切需求,以操作系统、高性能仿真软件、EDA等工业软件自主化为代表的“卡脖子”技术突破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命题;对外,随着国际技术壁垒体系化演进,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叠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基建协同需求,亟需重塑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是驱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引擎,更是破解“双循环”堵点、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亟需扎根国家需求的使命意识、引领工业发展的工程实践、融汇跨学科技术攻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全球产业链为标志的科技竞争,正深刻改变着国家发展的内外环境,亟需具备自主创新和全球胜任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以重塑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北京科技大学肩负起锻造兼具信息技术“硬核”实力与跨学科创新能力卓越人才的历史重任,建立“双核驱动三维协同”立体化研究生培养体系,以促进基础工业智能化发展和“钢筋铁骨”信息类人才培养为“双核”目标,从思政育人、产学研工程育人、跨学科教学科研育人“三维度”进行教学改革,培养研究生扎根国家需求的使命意识、引领工业发展的工程实践、融汇跨学科技术攻坚能力
学校以促进基础工业智能化发展和“钢筋铁骨”信息类人才培养为“双核”目标,从思政育人、产学研工程育人、跨学科教学科研育人“三维度”进行教学改革,主要创新点为:
(1)思政引领铸魂育人创新:锚定国家需求,打造思政课程群和优秀校友领航的价值引领体系,引领研究生对基础工业领域实现“熟悉、接受、到热爱”。
1)研究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投身基础工业智能化建设
踊跃出一批如“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仅十人)/“北京青年榜样”获得者赵基淮、“个人二等功”获得者梁钧恒等优秀信息类研究生。研究生集体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大国钢铁》、《广义网络空间专题》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研究生科研水平提升,近五年,CCF A类会议/SCI一/二区顶会达到500余篇。信息类研究生踊跃参与“三大赛”高水平科技赛事,做到工程实践活动研究生全员覆盖,获奖500余次,连续4年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集体荣誉,多次位列首都高校第一。近五年,累计培养信息类研究生5000余人,毕业投身钢铁、矿业等基础工业就业达到1500余人次(比例超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