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研究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投身基础工业智能化建设

踊跃出一批如“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仅十人)/“北京青年榜样”获得者赵基淮、“个人二等功”获得者梁钧恒等优秀信息类研究生。研究生集体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大国钢铁》、《广义网络空间专题》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研究生科研水平提升,近五年,CCF A类会议/SCI一/二区顶会达到500余篇。信息类研究生踊跃参与“三大赛”高水平科技赛事,做到工程实践活动研究生全员覆盖,获奖500余次,连续4年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集体荣誉,多次位列首都高校第一。近五年,累计培养信息类研究生5000余人,毕业投身钢铁、矿业等基础工业就业达到1500余人次(比例超30%)。

(2)产学研协同育人建设完善,信息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

“钢铁脊梁”特色育人模式实施以来,与宝武、五矿、鞍钢、钢研、首钢等20余家企业建设产学研基地,聘请近100余位企业专家担任联培导师,深度参与课程内容建设,引进真实产业案例与前沿技术。近五年,共同承担18项国家千万级重大项目,承担行业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经费累计12亿元,解决企业疑难技术问题100余项。研究生助力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刘海壮等研究生以完成人身份获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次。截至2024年,计算机学科ESI从全球430位提升至104位(1.2‰),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入选软科全球一流学科,“人工智能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计通学院党委获评2024年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3)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基础工业行业高度认可

社会各界对学校产学研育人具有广泛认可,获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都高校唯一)。北京科技大学联合75家行业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共同推进钢铁、材料、信息类人才培养的相关做法获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专题报道。教育部发布专题《北京科技大学突出“四个坚持”大力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肯定了学校相关做法。学校承办了2024年卓越工程师研讨会,分享学校在产教融合培养改革的相关经验。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集团原董事长刘玠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宝武、鞍钢等行业领军企业对学校研究生培育具有高度认可,先后设立“宝钢教育基金”、“建龙基金”、“中天钢铁奖学金”等行业奖学金,为研究生产学研培育提供保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