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的创新点
(1)思政引领铸魂育人创新:锚定国家需求,打造思政课程群和优秀校友领航的价值引领体系,引领研究生对基础工业领域实现“熟悉、接受、到热爱”。
以促进基础工业智能化发展为“双核”目标之一,打造“钢铁基因,学校使命”的价值引领体系。一是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深挖“钢铁摇篮”的红色基因与工业底蕴,将“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与信息时代的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二是以宝武、首钢、五矿、钢研等领军工业企业的优秀校友事迹为分享,提升研究生对基础工业行业的认知,感受“钢铁强国”到“数字中国”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代码”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新时代的“高炉”与“轧机”,激励他们以“钢铁脊梁”的担当,增强信息类研究生投身基础工业智能化发展的荣誉感、使命感,打破“大厂优于工厂”的认知壁垒,实现“钢铁基因,学校使命”的时代使命。
(2)产学研协同育人创新:搭建特色平台,围绕“核心大平台-关键大项目-校企产学研合作”配套资源体系,形成以多元化评价的专业素养培育和交叉能力塑造的培养模式。
以促进“钢筋铁骨”信息类人才培养为“双核”目标之一,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一是围绕国家战略,依托核心平台、核心大项目、校企联合资源,形成产-学-研全链耦合机制,突破传统产学研资源分散、目标脱节的发展桎梏,开展面向基础工业智能化发展的“有组织科研”。二是实施“一生双师百企千人”计划,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合作,形成育人合力。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助力产教融合生态升级,创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互嵌的浸润式培养范式,引导研究生铸牢“钢铁情怀”,投身于钢与火的淬炼中,锻造“钢筋铁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