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面向国家数智赋能、智能制造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需行业高校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信息人才予以支撑和引领。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工业强校,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封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钢铁报国”精神传承,确立服务信息强国的钢筋铁骨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提出了以思教、科教、产教、赛教“四教”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贯通前沿科技实践、产业变革锻炼的高效育人体系;重塑了以发现真问题、钻研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三真”导向的教学实践环节,为研究生工程实践培养破壁赋能;打造了“双重构”学科知识体系,贯通理论、实验与创新环节,实现知识体系动态优化和跨学科能力培养。

经过10年的改革与实践,服务行业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形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国际化视野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22所高校推行,覆盖首都数字经济、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创新和中部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区域。学校于2018年成为首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研创教育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项,成果完成人隆克平教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电子信息教指委副主任,获批信息领域的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点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形成学科领军人才梯队,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青3人、IEEE Fellow 1人,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等。培养行业领军型高素质研究生,学校信息学科研究生毕业就业率100%,学校于202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2次、研究生标兵团队1次,“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9次,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15次。


框架.jpg

图1. 行业特色型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人才培养体系滞后,难以应对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挑战。信息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节奏,传统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滞后,缺乏跨界融合与前沿引领,难以形成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支撑。迫切需要重塑教育体系,以实现对快速演进的信息技术和未来产业的战略适配。

(2)实践环节滞于常规,难以聚焦国家战略性工程突破的关键任务。实践教学偏向通用技术训练,缺乏对国家战略性工程和“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聚焦,难以锻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迫切需要重构实践体系,以实现将实践任务与战略性工程问题紧密结合,培养能够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突破的卓越工程师。

(3)学科知识体系单一,难以满足信息强国建设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信息学科课程体系以感知、传输与处理等有限知识链条为核心,缺乏跨学科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难以形成复合型、多面手人才对信息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亟需打破学科壁垒,推动跨学科课程体系与项目化实践深度融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