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钢筋铁骨 材料报国——打造多主体浸润式的融合育人生态圈

多主体联动协同发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精神引领与价值导向。“学术文化主题月”、“国际文化交流月”两个主题月覆盖全年,通过“中国材料名师讲坛”、“材料杰出学者论坛”等品牌活动,邀请学术大师将学科精神与家国情怀融入专业认知,引领学生树立“材料报国、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学术育人与过程浸润。通过联合材料学部优势力量,打造“材料学科研究生核心课程体系”,通过“导学思政”实现学科思政的持续性渗透;实践链接与前沿引领。通过校内导师带领研究生深入企业一线、邀请校友开展职业发展案例分享、举办“研究生金相实验技能大赛”、“‘材高博学’研究生学术海报大赛”等,建立企业导师为纽带、校企联合培养的产教-思政融合育人模式。

(2)严谨治学 甘为人梯 ——构建“三输入四输出”的导师赋能体系

强化“三输入”,为导师队伍精准赋能。组织专题研修、理论讲座等,输入思政理论,筑牢思想根基。定期遴选、分享校内外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先进事迹与成功经验,通过工作坊、沙龙交流等形式,输入经验做法,借鉴有效路径。建立并动态更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邀请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专家开展心理问题识别与干预、研究生思想热点关注趋势等专题培训,输入优秀案例,丰富育人素材。

引导“四输出”,实现育人全过程覆盖。输出家国情怀,实现高位浸润。导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有技巧地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融入专业知识讲解。输出科研品质,激发创新动能。加强价值引领,培养学生不畏艰难、求真务实、创新诚信的科研品质。输出价值观念,引领正向成长。利用课题组组会、师生座谈等契机组织时事讨论、进行成长规划等。输出关心关爱,形成良性互动。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与生活困难,使育人工作更具温度。

(3)机制创新 以评促改——形成教学相长、监督互助的综合评价方案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率先提出“将研究生党支部建在学术团队上”,发布《材料科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员教育管理实施细则》,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建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与教师、学生样板党支部。发布《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创性建立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创新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协会。激发广大教师育人主体潜能。开展“星火北科、材苑先锋”育人计划,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创新教师综合考核方案,把思政育人成果纳入教师业绩核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