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铸就钢铁道路,三融合课程知识体系全面推广
三融合课程知识体系符合大科学装置建设发展的多领域人才需求。“知识体系重构”理念和方法多次被CCTV、新华网、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应邀参加2023两岸高等教育(北京)高峰论坛并主持高等理科教育分论坛,中心特色理科育人理念受到海峡两岸多所高校学者的探讨和关注;北京科技大学倡议并联合13所高校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发起并成功举办“首届特色高校数学教育教学研讨会”,向66所高校推广强基拓维的课程设计思想,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北京科技大学牵头建设的教育部大学数学虚拟教研室,倡导因材施教,打造工科特色的数学基础增强课程体系,在9所共建单位内外推广,近三年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共8117人次。

(2)扮靓钢铁摇篮,三维度人才培养路径成效显著
在三维度人才培养路径实施下,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具有,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精、国际视野广的服役安全评价领域优秀人才。中心持续引导学生解决重大复杂工程问题,为北京冬残奥会国家速滑馆用全尺寸钢索,同时为冬残奥会主火炬燃料供应系统关键结构及其附属部件完成品牌筛选功能及性能评价,受到冬奥组委的来函致谢;为北京道路病害防治技术概念验证,大兴机场主结构减震基座评价等一批重大科研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中心毕业生在能源、航天、通信、钢铁等领域的央企、国企、知名企业以及研究院所工作,其中一定数量的毕业生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课题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直接到合作或实习企业就业。中心研究生连续十年实现就业率100%,获“学校就业率优胜奖”,向国家税务总局、中核集团、阿里巴巴、比亚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3)锻造钢铁脊梁,三层次协同管理模式高效传导
三层次协同管理模式适应了大科学装置育人的内在需求,先后吸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浙江大学杭州超重力场建设指挥部、天津大学地震大装置团队等单位来校调研学习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中部分管理体系已经在哈工大等重点高校成功实施;受邀到全国教学会议、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大会、中华医学会仪器年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分享人才培养经验;在教育教学刊物发表理科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色人才培养研究实践成果,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与昌平区人民政府、国家电投集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订基础研究和学生培养合作协议;设置“榜样力量”学生网络展示平台,向校内外单位集中展示研究生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优秀科研项目案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