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的创新点

(1)以钢铁信念、钢铁意志、钢铁品格、钢铁本领、钢铁情怀全面融汇于本科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钢魂精神”引领冶金工程专业思政育人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钢铁信念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打造大国钢铁公开课、冶金大讲堂、课程思政示范课为主的三层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钢铁意志引领:坚持冶金特色,争创世界一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发展,为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钢铁品格引领:构建日常浸润式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钢铁本领引领:构建“冶金实践”育人模式和体系,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钢铁报国和钢铁强国起精神。钢铁情怀引领:将学校冶金背景、行业特色和文化传承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树立钢铁情怀。增强学生在“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过程中的使命担当。

成果的创新点1.png

构建“钢魂精神”引领冶金专业思政育人格局

(2)以前沿冶金专业、精英培养模式、冶金精品课程和一流师资队伍共同建设保证人才培养方式升级,形成了“四元共建”冶金工程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前沿冶金专业建设:坚持冶金专业特色,新建储能新兴专业,建设低碳智慧冶金、碳中和冶金新方向,推行冶金数字孪生、冶金大数据技术新兴微专业,支撑行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精英培养模式建设:全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构建“3+1+2”本硕贯通培养方案,实施钢铁脊梁和中组部计划,搭建“产-学-研”三维平台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冶金精品课程建设:重构冶金专业本硕贯通课程体系,与首钢、河钢建设北京市产学研育人平台,共建设产教融合课程,提升复合式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以院士领衔和名师团队主导的有组织教学,组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多个名师团队,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双向联动强化实践能力。

成果的创新点2.png

形成“四元共建”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以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国际培养四维协同驱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多维赋能”冶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宽视野复合型人才。

人工智能赋能:建设“数智平台-智慧教室-专业图谱-虚拟实训”的冶金工程专业全方位智慧教育新生态,推动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全面创新。产教融合赋能:创设“导师-教材-课程-平台”的冶金工程专业多层次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突破传统工科专业实践训练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教融通赋能:打造“基础认知-综合实训-以赛促教-技术创新”的冶金工程专业全链条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新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培养赋能:构建“国际课程-短期游学-联合培养”冶金工程专业进阶式国际化教育新范式,多措并举加快了世界冶金教育科研中心的国际化建设步伐。

成果的创新点3.png

 构建“多维赋能”冶金工程专业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2025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京ICP备:13030111号-1